擁特反特跟黨走 彈劾案淪政治騷

美國眾議院日前通過彈劾總統特朗普,令特氏成為美國立國以來,第三位面臨參議院彈劾表決的總統。一般相信,目前共和黨在參議院坐擁過半數議席優勢,要達到罷免總統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數,可能性不大。

最新民調顯示,民眾支持跟反對彈劾的比率,大約為五成三對四成七,跟之前一段時間相比變化不大。另一方面,特朗普連任競選團隊在社交網站發文表示,眾議院通過彈劾條款當天便籌得五百萬美元的政治捐款,形容是「美國人用錢包反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彈劾騙局」。

事實上,對於特朗普應否被罷免下台,整個美國社會陷入「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的局面,反映在議員投票取向上,針對總統濫用職權及妨礙國會的兩條彈劾條款,除了民主黨眾議員范德魯「倒戈」轉投共和黨,兩黨議員基本上是鐵板一塊。值得注意的是,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批評,眾議院的彈劾調查是近代史上最倉促、最不徹底和最不公平,「讓黨派對總統的憤怒,製造一個影響將來的有毒先例」,強調參議院必須「撥亂反正」,暗示共和黨在參議院將全力為特朗普護航。

不問是非 政治盤算

一場彈劾風波,將美國共和、民主兩黨「只論立場,不問是非」的醜陋暴露無遺。共和黨人反對彈劾的同時,也應對總統繞過國會逕自扣留對外國的援款提出反對聲音,最起碼應承認特氏要求烏國當局調查拜登父子,會讓外界產生假公濟私的不良印象。然而除了羅姆尼等少數黨內大老,沒有人敢對特氏說不。民主黨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們一方面對特氏要求烏國當局作「利益交換」窮追猛打,卻對拜登父子涉嫌貪腐的指控視若無睹,更別說細究總統的失當行為到底是否夠得上彈劾的高度。

民主黨人之所以明知彈劾案在參議院那裏過不了關,卻仍樂此不疲,說穿了無非是政治盤算:繼續透過攻擊特朗普鼓動支持者在明年大選踴躍投票,特別是一旦彈劾失敗,投票趕走特氏成為「保衞憲法」的「最後手段」,更是最佳的政治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