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恐龍毛維生蝨藏億年琥珀

【本報綜合報道】美國史密森尼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近日深入研究兩塊在緬甸出土、內有昆蟲遺骸和恐龍羽毛的白堊紀中期時代琥珀化石,發現恐龍羽毛上有被蟲囓咬痕迹。他們由此認為,遠在一億年前已有昆蟲靠吃恐龍的羽毛維生。

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

琥珀在緬甸北部克欽省出土,研究人員在內發現兩片長約十三毫米、未知屬何種恐龍的羽毛,羽毛間藏有十隻類似蝨的昆蟲遺骸。該些被命名為恩氏中生食毛蟲(Mesophthirus engeli)的無翅昆蟲,與現存寄生於雀鳥、以囓食羽毛維生的食毛蟲相似,包括有強壯下顎和至少四隻牙齒。

研究人員又發現,琥珀內的恐龍羽毛,有被囓咬後形成的孔洞,同時見到其中一隻昆蟲的腿緊緊抓住羽毛的倒鈎,因此認為這些昆蟲是靠食恐龍羽毛維生,亦是首次發現同類證據。研究周二刊登在學術期刊《自然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