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上周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每年採購的美國農產品增至最多五百億美元(約三千九百億港元),被美國總統特朗普視為勝利。惟美媒周二(15日)引述消息報道,除非中美取消相關的關稅,否則就算中方願意買更多農產品,都不太可能達標。而中方昨日則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出不得強制外國投資者轉移技術。
中美貿易戰爆發後,中方向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報復,意味國內企業的進口成本上升。北京之前向企業提供豁免,採購美國農產品時不需繳交關稅。知情人士解釋,雖然中方可繼續豁免向華企加徵關稅,但每年對多達五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豁免,在操作上被視為不現實。
該名人士續指,中方願意開始採購更多美國農產品,以履行首階段貿易協議的部分條款,但在目前情況下,很難達到兩年內加碼到每年採購四百億美元至五百億美元農產品的規模。他暗示中國想「反口」,希望美國先取消對進口中國貨加徵的關稅,中國亦取消報復性關稅。
報道認為,就算中美達成首階段貿易協議,此事反映兩國在實際操作上的分歧仍然很大。資料顯示,中國二○一七年向美國採購總值二百億美元(約一千五百六十億港元)的農產品。
事實上,中國外交部周二披露,中方今年以來向美國採購七十萬噸豬肉。惟有記者翌日提問,為何美國農業部公布的最新數據是四十三萬五千噸,與中方提供的數字出現逾二十六萬噸差距。中國外交部回應指是向中方有關部門了解,根據初步掌握資訊的情況。
另外,知情人士表示,中國考慮採購多種美國商品以進一步擴大進口,包括大豆、穀物、棉花、乙醇、化肥、果汁、咖啡和肉類,亦可能取消針對用於蒸餾酒的乾穀物關稅壁壘,及對雞肉的進口禁令;機械、木材和殺蟲劑或包含在內。雖然中方尚未決定具體採購金額,但是預料這批採購的價值超過四百億美元(約三千一百二十億港元);中國商務部暫時未回應報道。
另一邊廂,中國國務院昨日召開常務會議,提出高度重視利用外資的方針,具體措施包括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外國投資者和外資企業轉讓技術。會議指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發揮獨特而且重要的作用。
措施包括擴大對外開放領域,全面取消在華外資銀行、證券公司等業務範圍限制,落實新修改的外資銀行和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改善汽車外資政策,保障內外資汽車生產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享受同等市場准入待遇;確定平等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依法保護商業秘密。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