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歷史性換囚 破冰漫漫路難走

克里米亞被俄羅斯吞併五年後,俄烏大規模交換七十名囚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稱為雙方化解衝突的第一步,預示兩國關係即將破冰,亦標誌着這位素人諧星總統交出他第一份亮麗的外交考卷。輿論大致好評,連美國總統特朗普都讚好,代表是次政治協商基本上已得到大國首肯。

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德國總理默克爾事前與澤氏通過電話,兩人為是次換囚付出了極大努力,亦各取所需,皆因歐盟正謀求與俄羅斯建立更緊密的經貿關係,德俄合建的北溪二號輸氣管也在今年落成。奈何克里米亞問題芒刺在背,美軍亦挑撥北約從中作梗,俄烏一日不言和,歐洲一日也不會得到安寧。其實早於法國G7峰會,特朗普忽然提議下屆讓普京返回列國座席時,已見到破冰的端倪。有趣的是,法德當時齊聲反對,令外界錯誤解讀為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仍與普京誓不兩立,到現在才真相大白,原來澤氏跟馬克龍提出的其中一個換囚條件,正是不要讓俄羅斯重返G7。換句話說,法德並非與俄交惡,而是向烏克蘭賣個順水人情而已。

放走MH17空難證人

普京當然沒有空手而回,他一直致力爭取歐洲撤除制裁,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等同經濟鬆綁。莫斯科同時要求基輔解除對頓巴斯的封鎖,澤氏顯然也付出相當大的誠意,才可促成這宗交易。問題是,值不值得?當初烏克蘭人捨棄親俄的波羅申科而選擇了他,難道不是希望總統對俄展現更強勢的一面嗎?

掌聲背後,澤氏也冒着相當大的政治風險,倘若換囚條件被揭喪權辱國,牽涉一筆龐大的贖金,他就可能淪為最大輸家。他最起碼得罪了馬航MH17空難死者的家屬,因為其中一個獲釋者,正是涉嫌指揮烏東防空旅和毀滅擊落客機證據的關鍵證人契馬赫。幸好荷蘭調查團不是省油的燈,他們推延了換囚日期,爭取了盤問契馬赫的最後機會。

現在各界都觀望換囚計劃會否進一步擴大,俄烏會否促成元首會談。和平雖然勝於戰爭,但如果基輔若無其事,輕易重修舊好,試問怎對得住一萬三千名死去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