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官方警告傳統腸鏡奪命陷阱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上周四表示,用於胰腺和膽管診症的傳統十二指腸鏡,多次重用及不易消毒清潔,可能導致病人交叉感染甚至傳播可致命的耐抗生素惡菌,因此建議醫療機構逐步轉用風險較低的新款腸鏡,而生產商應推出不可重用的腸鏡。

目前使用的腸鏡是一個長光纖儀器,經病人口部進入體內。它以塑膠及橡膠物料包裹,以免刺傷內臟。腸鏡的端帽在診症過程無法避免觸及血液、細菌和人體組織,而且無法移除及構造特殊,亦不能透過蒸氣清潔消毒,只能依靠手洗及放進類似洗碗機的儀器用化學物消毒。有專家發現,難以徹底清潔的腸鏡會導致病人交叉感染,並可能感染難以治療的耐抗生素細菌。

不可重用腸鏡明年上市

不過測試發現,即使經過正確的清潔程序,5%的腸鏡仍殘留大腸桿菌等致病微生物,而美國每年有五十萬宗醫療程序使用腸鏡,導致數以百計病人感染。不過,目前市面只有兩種腸鏡擁有可替換的零件,預計完全不可重用的新型腸鏡最快明年上市。當局要求製造商對新設備作感染率測試,確保新設計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指這有助簡化甚至取消繁複的清潔程序。

FDA此前曾分析去年十月至今年三月的醫學器材報告後,發現其中三宗死亡個案、四十五宗病人感染個案及一百五十九宗器材污染個案,與腸鏡未有充分清潔有關。FDA也分析腸鏡樣本污染率,發現屬於「關注度高」的樣本,由此前的3%升至5.4%;另有3.6%屬於「關注度低」。

FDA不要求一刀切停用

FDA醫療器械和放射學健康中心主任舒連(Jeff Shuren)表示,從醫療機構成本及市場上現有設備而言,立即把傳統腸鏡更換成新型腸鏡是不可能,醫療機構從現在就應開始更換、投資和採購新設備。他呼籲病人毋須過度恐慌,也不用取消或推遲相關醫療程序,因此被污染腸鏡感染的風險相對低,一刀切停用不但造成醫療設備短缺,更令病人失去可拯救生命的治療。

腸鏡清潔及淨化程序稱為「再處理」,步驟分別是清潔外部表面、內部管道、移走人體組織及液體,最後進行殺死殘留微生物的程序,FDA指這個高度消毒程序旨在確保腸鏡安全使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