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社會予人五光十色、娛樂發達之感,惟同時亦是全球工時時長數一數二的國家,背後的高壓環境不容忽略。本報記者訪問了當地部分年輕人,他們認為已被壓得喘不過氣,有難覓出頭天之感。社會扭曲、經濟不景,但中價奢侈品和服務卻大行其道,揭示年輕人眼見前路茫茫,乾脆選擇及時行樂的無力感。
大打勞工政策牌的總統文在寅推動標準工時,將工時限制由每周六十八小時縮減至五十二小時。惟工時雖得以縮短,卻帶來成本上升、產業收縮的副作用。現為首爾大學政治科學系研究生的金正敏(音譯)指出,社會深層的經濟問題未能令年輕一代生活節儉,反而產生一種放棄置業等長遠目標,改在無謂奢侈品上揮霍。這種消費,在南韓年輕人之間被稱為「管他的費用」。
「隨他×便的費用」,帶點破罐破摔的味道。金正敏舉例指,她會「整天吃香蕉維生,但晚飯放肆吃壽司」、「為一個漂亮的加濕器,豪擲整個星期的薪水」等。
從名牌學府畢業、正為求職煩惱的廿五歲青年朴宰亨指,除了奢侈品,民眾亦漸漸轉為花錢在油畫班、攀石班等活動上。他指出,近期潮興的生活喘息方式為「酒店偷閒」---因為沒錢沒時間去旅遊,所以退而求其次,選擇在本地的酒店住上一晚,當作度假。
廿一歲的準護士李煙雨向本報透露,考取執照加上找兼職的壓力非常大,令她經常花上一大堆「管他的費用」,60%收入都花在名牌和飲食上。她坦言,雖然購物後又高興又期待,但隨後亦會因擔心生活拮据而大感苦惱。
專門研究南韓社會議題的專欄作家伍麒匡向本報記者表示,文在寅至今未能改善社會由大財團支配的問題癥結,即使上調最低工資亦無助改善大環境,當地年輕人處境與香港情況相似。他續指,在南韓,年輕人即使大學畢業未必能成功就業,不少年輕人認為,只有進大企業及政府部門工作才代表有前途,故寧為準備面試或公務部考試而自願失業。即使有志創業,年輕人想開小店經營亦不容易,因不少店舖不敵大型連鎖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