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記載三國時代蜀漢丞相諸葛亮曾發明「木牛流馬」,相傳可日行百里,解決山道運糧難題,惟設計已然失傳。後世不斷有人嘗試複製,令此神奇發明重現人間,惟各界對「木牛流馬」的實際造型尚未有定論。近日有網上熱傳短片,以中國傳統木工的榫卯結構,重塑木牛流馬的面貌。
該段網上短片詳細解構該設備的科創結構,片中所見,無論魯班鎖、孔明鎖還是木牛流馬,都是接合兩個或多個構件的的榫卯結構組裝,不用任何釘子連接,依然堅固非常。但木牛流馬的廬山真面目,依然眾說紛紜。
《三國志》記載諸葛亮先後三度使用木牛流馬,於崎嶇的棧道運糧;另詳細載錄了木牛流馬的製作方法。後世有史家認為,「木牛」及「流馬」實為兩種運輸工具合成,「木牛」即為四輪車,取其不用牛馬也能行車之意;流馬則在「木牛」基礎上發明,原形為雙輪或獨輪車,本義取其獨輪轉動靈便,行動輕快如同疾馬。
有現代學者則利用物理學角度,研究木牛流馬的動力原理,認為當中的「木牛」,就相當於現代的引擎,外在採用所謂的「助力機構」、「飛輪機構」,內部運行就採用「齒輪機構」和「曲柄連杆機構」等原理;至於「流馬」就是裝載用的設備,相當於汽車的車廂。簡言之,當人推動木牛時,該裝置內的曲柄連杆會通過齒輪帶動飛輪,達到省力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