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談判 華屢讓步反應兩極

【本報綜合報道】中美貿易談判一再「加時」,惟仍未達成協議,中國網民反應兩極,有人認為是利好消息,也有人認為是一把懸劍,遲早落下來。言論一向出位的北大教授孔慶東更留言暗指,副總理劉鶴率領的中方談判代表團,待遇還不如清朝時期的李鴻章。惟孔的留言目前已消失。

官媒:購大豆旨在釋善意

境外媒體報道,微博近日流傳滿清政府代表李鴻章與日本代表簽署不平等的《馬關條約》的照片,對比中國副總理劉鶴赴美談判的情況。內地作家趙麗華當時在照片下設問:「為甚麼我們現在的談判不能像李鴻章那樣長桌面對面對談,而非要川普(特朗普)坐高處我們坐下面,為甚麼?」

孔慶東回覆時表示,李鴻章是文化人,即使簽訂喪權辱國條約,仍獲對方給予一點個人尊嚴。

對於「國內有人想不通」,官媒於微信公眾號解釋,中方作出購買大豆等讓步,是出於自身需要及談判需要,也是想向美國釋放善意和誠意。亦有傳媒撰文指,中國是「選擇被動」而非被迫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