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戶不似貧困 真窮人求助無門

內地提倡「精準扶貧」是好事,但落實起來就變了味,真正的窮人往往求助無門,被扶貧的反而是有錢人。山西某國家級貧困縣日前遭揭發,不少所謂的貧困戶竟擁有平治、奧迪等名車,為應付輿論質疑,當地官方以「因病致貧」作藉口搪塞,反有愈描愈黑之感。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上海某困難戶家庭疑擁有價值數十萬元的外國名牌鋼琴,以及紅木傢俬、水晶吊燈等高檔飾品,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質疑聲,當局又以「家裏有人生了大病」為由糊弄民眾。兩地官方簡直是心有靈犀,以致有網民不無調侃地說,現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是官員不斷淪喪的道德底線和民眾愈來愈高的覺悟。

扶貧基金 上下其手

眾所周知,內地的扶貧工作中存在大量假扶貧、扶假貧等亂象,甚至屢傳「扶富」醜聞,像廣西的馬山縣就曾被查出,三千多名扶貧對象中竟有九成八人是假貧困,幾乎人人擁有私家車;有的更是開店開公司,日子過得相當滋潤,然而皆能被列入貧困戶,享受多項國家補助,而真正需要救助的窮人卻乏人關注,扶貧政策荒腔走板。

扶貧淪為扶富,說到底還是腐敗問題。誰有資格成為「貧困戶」,全憑長官意志,或以抽籤來決定,或者玩數字遊戲,或者得到好處,總之,扶貧補助是唐僧肉,不貪白不貪,不拿白不拿,至於全民脫貧奔小康的戰略任務,只能是「太監不急皇上急」了。

事實上,誰是真窮人誰是假窮人,不能只看表面,也難有統一的劃分標準,現實中到底哪些人真正需要幫扶還真不好說。就像上海的這戶困難家庭,據指除了所用的傢俬飾品不便宜,還有每月五千元的經濟收入,若按照當局最新的劃分標準,月入二千至五千元已屬於中等收入群體,那這個困難戶是怎樣訂出來的,平時又得了多少補助,恐怕無法說清楚。

只不過,官員們用來搪塞民眾的藉口,卻無意中道出了時下國人的真實狀況,着實令人尷尬。事實上,何止是貧困戶,就連「新國標」中的較高收入群體,只怕也難逃「一病回到解放前」的宿命,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則應歸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興起的醫療產業化狂潮,從此看病費用不斷飛漲,人道主義救死扶傷被當成生意來做,底層民眾無錢看病、因病致貧已成為普遍社會現象。

不但如此,中國的教育產業化、住房商品化、養老社會化等導致的各種社會惡果,亦在不斷蠶食民眾的生存權利;貧富懸殊、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使得社會更趨兩極化;而不受監督的權力更加有恃無恐,貪婪地榨取民眾的膏血,不是窮人勝似窮人,赤貧者卻被迫成了中產,現實就是這麼的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