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度時艱無人理 景區大發國難財

內地旅遊景區普遍存在亂收費亂加價現象,一些熱門景區情況更甚,嚴重打擊國人旅遊消費意欲。為應對日漸焦灼的中美貿易戰,中央要求進一步催谷內需,提振消費,當中包括降低景區票價,惟在利益驅使下,一些地方陽奉陰違,變着法子也要加價,簡直是在發國難財。

「十一」黃金周將至,國家發改委日前要求各地重點景區規範管理,切實降低門票價格,然而不少景區表面應允,背地裏卻在對着幹,分開收費、加價之後再打折等手段不一而足,看似降價,其實沒有少收一分錢;有的甚至不降反升,像著名的四川稻城亞丁景區,酒店房價是平時的三倍,所謂的營造放心消費、合理消費環境,對他們來說根本就是耳邊風。事實上,旅遊景區亂收費、亂加價決非一天兩天的事,不少問題更是長期存在,發改委也好,其他相關監管部門也好,多年來各種政策法規沒少制訂,文件指示也沒少派發,然而亂象從未能徹底根除,原因更是有政府在背後撐腰。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眾所周知,內地所有公共旅遊資源都是國家的,但實際操作管理卻由各級地方政府話事,或政府自己經營,或轉手給私人運營,收益上繳地方政府。在此背景下,一些熱門景區票價長升長有,甚至做大做強,成立上市公司,景區門票成為重要的地方財源,如此一來,哪裏還有降價的動力,又哪裏顧得上國家的經濟困難?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國家號召全民總動員擴大消費,共度時艱,然而一些政策到了地方就走樣變形,執行力度完全取決於地方利益,如果彼此衝突太大,更可以無視中央政策,譬如稻城亞丁頂風加價,當地發改局及相關監管部門都說符合規定,與中央大唱反調,明顯屬於利益綑綁下的胡亂行政。

各地自掃門前雪,哪管國家瓦上霜。若是所有的地方政府都不問國家大局,只管自己發財快活,那麼刺激內需最終將會是一句空話,國家經濟勢必雪上加霜,民眾當殃,況且此舉與趁火打劫又有何異?說來也是尷尬,中國社會從來不缺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甚至大發國難財的貨色,上至官府,下至民間,能貪則貪,能搶則搶,地震救災款可以任意截留挪用,搶險救災專車可以截停刁難,交警可以趁着風災給私家車開罰單;民眾亦可謊稱是災民藉機詐騙,冒充紅十字會或抗震救災指揮部發起募捐,可謂醜態盡顯。

不知從何時起,中國人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精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鄰為壑」。反觀地震、海嘯頻發的日本,災難當前國民互助互愛,商家減價或免費提供急需物資,連流浪漢都能捐出自己保暖用的紙皮箱,寧不叫國人汗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