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內地網約車平台「滴滴出行」(下稱滴滴)早前發生滴滴車司機姦殺女乘客事件後,引發外界關注。內地官媒發現,滴滴司機之間普遍存在炒賣訂單的情況,即使是評分較低的司機,只要向同行支付一定金額,就隨時可以接到生意,不會受評分機制影響。乘客若不細心留意,根本不知自己的預約單被轉售,若遇事故不知向誰追究責任。
滴滴設有評分機制,評分較高的司機,獲派利潤較高的預約單,例如評分達一百分的司機可獲派機場預約單,低於一百分的司機被迫花錢,向高評分司機購買預約單。不少司機指外掛炒單的手機程式,已是滴滴圈子的「公開秘密」。
據悉,低評分司機利用手機通訊上的「笑臉」及「炸彈」作暗號,顯示願意出多少錢炒單。炒賣訂單屬無本生利,有人日賺過萬元(人民幣‧下同,約一萬一千三百港元)。至於願意出高價炒單者,是否居心不良,難以估計。
滴滴客服周二回應稱,平台已設置反作弊功能,用來識別違規司機,一旦確認立即封號及罰款。建議乘客考慮到自身安全,不要乘坐通過購買訂單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