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準備在周四(23日)對第一階段第二輪總值一百六十億美元(約一千二百四十八億港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百分之廿五關稅,中方表明會同步對美國等值進口貨品徵稅報復。中美兩國周三(22日)重啟貿易談判、外界期望貿易爭端得以化解之際,美國卻在談判前夕向中國等多國的金屬管開徵懲罰性關稅。商界繼續在聽證會上批評貿易官員無知及「離地」。
美國商務部周二初步裁定,中國以遠低於公平價格向美國傾銷用於石油和天然氣業的焊接管,因此必須作出回應,保護美國工業。商務部擬向中國進口金屬管加徵百分之一百三十二進口關稅,另有多國也被認定為傾銷,加拿大將被加徵逾百分之廿四關稅、希臘為逾百分之五十、印度和南韓為百分之廿二,土耳其也將被徵稅百分之五。
六間美國焊接管製造商今年一月提出反傾銷控訴,商務部將於十一月對中國及印度作出最終裁決,但若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於十二月廿日裁定,美國業界未因這些進口受損,關稅將退還。加拿大等餘下國家則明年初才有定案。
雖然今次不屬於特朗普對中國數千項商品加徵的關稅措施,卻被指是美國希望減低貿易逆差、保護本土產業的另一種反制戰術。另外,特朗普周二晚亦揚言,會對所有歐洲進口車加徵百分之廿五的關稅。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本周一起召開為期六日的聽證會,就對第二階段總值達二千億美元(約一萬五千六百億港元)的中國進口貨品徵稅,收集民間意見。有商人表示,他們所用的噴霧劑線圈,只有從中國才買得到;如果線圈被加徵關稅,成本無可避免轉嫁消費者。美國國家海洋生產商聯會代表瓦斯拉羅斯批評,貿易官員非常無知及不切實際,不住追問商人提及的進口貨物是否能從中國以外的途徑得到。中國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於當地時間周三抵美,與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馬爾帕斯展開為期兩日的磋商。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