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以來,經常透過Twitter發表「政見」,每一天發放十多二十則,以致有「推特治國」之稱。在最近一則關於伊朗的重磅推文中,狂人以全篇大寫英文恐嚇道,「永遠不要威脅美國,否則將遭受歷史上少數人承受過的惡果。」
這已不是特朗普第一次在Twitter發文威脅其他國家。就在去年,特朗普在同一社交網站發表文章,聲稱要對北韓施以「烈燄與怒火」的懲罰。問題是,特朗普公然違反Twitter用戶威脅使用暴力的規定,卻為何沒有遭受「封號」的懲罰?
正如有人質疑,同樣是威脅使用暴力,普通人說要用霰彈槍射擊鄰居,帳戶立即會遭到凍結,根據Twitter的說法,「明確的暴力威脅或希望一個人或一群人受到嚴重身體傷害、死亡或生病」,那麼一個有權按動核按鈕的超級領袖,威脅要對上億人口動武,卻為何可以分毫無損?
不僅平民與政治人物有不同待遇,政治人物的分量大小,亦決定了其言論被容忍的限度。在德國,右翼的「另類選擇黨」領袖的帳號,就曾因被指一再發表仇外言論而被封殺;在英國,極右英國優先黨黨魁戈爾丁及黨副主席弗蘭森的帳號,亦曾被Twitter封鎖。事實是,弗蘭森貼出被指煽動反回教情緒的貼文,其後特朗普亦有轉貼,明擺着是「大細超」 。
對此,Twitter曾解釋,封鎖一名世界級政治領導人的帳號,意味着封存那些人們理應看到的訊息,窒礙了必要的討論。最諷刺的是,特朗普本人一心只想在社交媒體圍爐取暖,最討厭「必要的討論」,一度考慮禁止反對者跟貼,其後被法院判決違憲才被迫作罷。
不過話又得說回來,說Twitter獨厚特朗普,倒不如說雙方各取所需。特朗普自己也曾說過,沒有Twitter他可能就沒有機會入主白宮;另一方面,Twitter也受惠於狂人的「宣傳效應」,他每次發貼,等於為公司做免費宣傳,他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愈惹火,廣告效應愈「宏大」,難怪狂人享有比他人更充分的言論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