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二年級第二學期語文課本中,多篇課文中的「外婆」一詞,被改為北方人常用的「姥姥」,原因是上海市教委指「外婆」是方言,「姥姥」才是普通話詞彙,事件引起輿論爭議。惟有專家及家長認為毋須修改。
課本第五課《馬鳴加的新書包》和第廿四課《打碗碗花》中,原著中的「外婆」一詞均改為「姥姥」。此改法引起網民反感。有網民質疑難道把「外婆橋」改為「姥姥橋」、著名歌曲《外婆的澎湖灣》改為《姥姥澎湖灣》?
涉事的出版社周四發表聲明,指教材中「外婆」改成「姥姥」是為了落實小學二年級「識字教學」任務中,認讀「外」、「婆」、「姥」三個字的需要;亦通過此事認識到,語文教材編寫要充分考慮地域文化和語言習慣,今後將高度關注。
二○○五年《現代漢語詞典》顯示,「外婆」一詞上標註「方言」;「姥姥」一詞無此方言標註。有專家認為,如果簡單粗暴地篡改作家的用詞遣句,破壞原著獨特的語言風格,也對作家不尊重,也與培育學生文學素養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