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是一門非常困難的外科手術,即使現代醫學及科技先進,對醫護人員來說仍是巨大挑戰。美國多間大學組成的團隊,分析數百個秘魯古印加帝國時期人頭顱骨,發現當中有可能是做開顱手術留下的鑽洞痕迹。由於洞孔邊緣非常光滑,專家認為當時的開顱技術非常純熟,甚至比一八六一至一八六五年發生的美國內戰時期同類技術還要好。
領導研究的邁阿密大學神經學家庫斯納(David Kushner)和其團隊,分析三組在秘魯不同地點、來自不用年代的數百個人頭顱骨。第一組在南部海岸出土,年代為公元前四百至二百年,第二組來自中部高原,年代為公元一千至一千四百年,最後一組在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出土,年代為公元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年中期。
專家發現這些人頭顱骨上有鑽洞後愈合痕迹,當中一些邊緣較光滑,顯示病人在手術後曾存活數月至數年。團隊分析後發現,年代最早一組人頭顱骨的主人,經鑽洞手術後存活的只有四成,第二組達五成三,而最後一組則達七成五至八成三,反映當時的開顱手術不斷成熟。團隊再檢視美國內戰期間的數字,發現當時受傷士兵接受類似手術的死亡率約為四成六至五成六 。有關研究刊登於科研期刊《World Neurosurgery》。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