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地盤挖四螭首疑屬圓明園

北京海淀區清河街道一處地盤,早前被挖出四尊來歷不明的雕像。經專家學者鑑定,此名為「螭首」的漢白玉龍頭雕像,應是清代皇家行宮的建築構件,甚至有可能來自一百多年前毀於八國聯軍的清朝皇家庭園圓明園。

據悉,「螭」是傳說中一種有角的龍,其特徵為嘴大、肚寬能容水。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研究館員劉衞東表示,螭首多見於古代建築,不但有裝飾的作用,更會附有出水孔,具排水功能,被稱為「螭首散水」。在北京故宮、天壇等建築物,都可看到螭首。

圓明園螭首 只剩5尊

出土的螭首每尊重量可達五百公斤,應該來自於皇家建築的「月台」(古建築大殿或正房前方連接台階的向前凸出的平台,一般前無遮攔,適於賞月)上。但由於該批螭首並沒有出水孔,不具排水功能,可能是後備使用,尚未來得及製作孔洞。

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審近日表示,該批雕像與圓明園的建築景觀、現代少數僅存的遺址「方壺勝境」內的「螭首」很相似。「方壺勝境」內的螭首約有數十個,惟大多數已確認遺失,至上世紀九十年代清理遺址時,只發現四、五尊。

發現螭首的清河街道辦文史顧問杜澤寧近日表示,去年二月廿八日,在清河鎮一個地盤發現四塊滿布泥污的龍頭狀的雕像。這四尊雕像的長度約九十厘米至一百厘米不等,外形基本相同,上吻高抬,碩嘴微張,獠牙側露,雙目圓睜,龍鬚流暢,額頂上長有兩角。雕像雖略有殘損及疑似在挖掘過程中留下的痕迹,但仍難掩其不怒自威的霸氣。

雕像用料高級 待鑑證

清河鎮距離清代大型皇家宮苑圓明園直線距離約三公里,以前圓明園有道路通往清河,以往常有傳聞指圓明園內被拆下來的磚石運到清河鎮售賣。杜澤寧認為,該批雕像以漢白玉製成,材質非常高級,有可能就是來自於圓明園。杜澤寧為雕像拍照,再運回街道辦保存,並由專家作進一步鑑證。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