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群眾毫無感情 怎實現精準扶貧

陝西省原副省長馮新柱因涉嫌嚴重違紀被「雙開」,成為今年被打的「首虎」。從中紀委通告來看,馮除了「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等政治罪名外,關鍵一條就是扶貧工作出了問題。馮新柱兼任陝西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副組長,但對中央關於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落實不力,消極應付,更利用分管扶貧之便謀取私利,與相關人員訂立攻守同盟,對抗組織審查,馮的罪名中加入了「與人民群眾毫無感情」字眼,格外惹人注目。

一般來說,腐敗官員多被冠以「毫無黨性原則」、「毫無組織觀念」、「毫無政治信仰」乃至「毫無道德底線」、「毫無廉恥」之類措詞,以「毫無感情」定性還是第一次。之所以這麼做,主要還是針對近年農村扶貧工作中出現的一些突出問題,比如弄虛作假、形式主義、貪污腐敗等現象,甚至雁過拔毛、強取豪奪、毀人家園者亦時有發生,種種亂象頻現,歸根結柢多是出於官員的自私冷漠,對扶貧救災消極懶理,未將人民群眾的困苦放在心上。

上有政策 下有對策

習近平於二○一三年在湘西調研時提出「精準扶貧」概念,根據這一精神,國務院扶貧辦隨後訂出「六項準則」,務求將扶貧工作落在實處,讓廣大貧窮人口早日達致真正脫貧。時光荏苒,現在距離中央提出的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雄偉目標只剩下兩年,要徹底解決區域性貧困問題,讓貧困縣全部「摘帽」,時間逼人,任務艱巨。

然而從這些年的經驗來看,由於地方政府及各級官員對中央陽奉陰違,扶貧工作弄虛作假,致使扶貧成效大打折扣。過去一年,中紀委就多次曝光扶貧領域的腐敗問題,通報了多起典型案例,單是河北省累計就達三萬四千多宗,其他各地如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扶貧款等現象更層出不窮,扶貧款項淪為唐僧肉,你爭我搶,醜態百出。

根據國家審計署公告,去年全國有逾十萬人以造假方式獲得扶貧救助,有的地方更是「開着私家車領着救濟款」,有的地方對扶貧款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比如甘肅省東鄉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百姓出門只能爬山或者坐船,為此政府耗資近十六億元修建一條扶貧公路,然而卻被揭發工程質量差劣,隧道段雙層鋼筋變成了單層,且裂縫處處,存在嚴重安全隱患,事後只以塗料作遮掩,真實演繹了一齣「粉飾太平」的鬧劇。

扶貧變成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淪為劫貧濟富,不僅違背扶貧的初衷,損害基層利益,更影響中央的權威。中央決定未來幾年將持續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依賴「與群眾毫無感情」的腐敗官員扶貧,何異於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