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已和法國、意大利聯合起草了一份法律草案提交歐盟,以加強對外資併購行為的審查和控制。這份主要針對中國的提案,是法德意對華恐懼症的體現。一邊想共享中國發展紅利,一邊又對中國說不,法德意未免太自以為是了。
這份赤裸裸的貿易保護主義提案,目的是阻止中國在歐洲的併購熱潮。在這些國家眼中,財大氣粗的中國人盯着歐洲的先進企業和技術「買買買」,很快將掏空歐洲的產業鏈,所以要千方百計的給中國資本設障。這種不宣諸於口的「歐洲優先」,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嘴中的「美國優先」有何區別?
搞笑的是,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等剛在達沃斯論壇大力批判貿易保護主義。默克爾稱:「我們認為關起門來將自己孤立起來並不會帶來一個美好的未來,保護主義不是一個合適的答案。」她還說:「世界還沒有從歷史中吸取教訓,這很危險。」默克爾撻伐特朗普獲得不少掌聲,但回過頭來,她卻對中國痛下殺手。可見,國與國之間,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利害之辯。
問題是,法德意一邊對華關緊大門,一邊卻要讓中國給歐洲輸血,頻頻要求中國採購歐洲的大飛機等商品,天下哪有這麼便宜的事?馬克龍之前訪華,向中國獅子開大口,要求中方追加採購大飛機,自然遭到中方拒絕。在這些國家眼中,中國「錢多人傻」,想怎麼敲詐就怎麼敲詐,這顯然太不識時務了。
不過,歐盟也不是鐵板一塊。法德意這些國家心懷鬼胎醞釀的提案,很有可能遭到中東歐和南歐國家的否決,最後變成一紙空文。事實上,中東歐各國對來自中國的投資持熱烈歡迎態度,並且熱衷於與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進行對接,這與西歐各國對一帶一路陽奉陰違的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法德意之所以頻頻設立柵欄,一方面是國勢發生根本改變,過去歐洲實力強,想的都是如何打開別人的大門,不必考慮自家用不用設防,現在中國企業變強了,一些歐洲人就緊張兮兮的;另一方面,出於自私狹隘的心理,這些歐洲人希望將中國製造固定在勞動密集型的中下層產業鏈上,而自己則控制產業鏈的上層,但隨着中國科研能力迅猛發展,歐盟這些引以為豪的技術,能保持多久呢?
中國網絡有句流行語:今天你對我愛理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這句話很適合當前的中歐關係。法德意其實沒有多少可以對華叫板的本錢了,如果今後仍然採取這種欲迎還拒的態度,這些國家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將不進則退,雙方失去共贏基礎之後,以法德意目前的產業結構與科技水平,如何與中國進行比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