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雄心比天高 印度製造如紙薄

印度總理莫迪近期成為風頭人物,先是在達沃斯論壇豪言印度二○二五年經濟翻番,接着又邀請東盟領袖集體訪印,宣示東進政策。莫迪雖然心比天高,奈何印度製造不給力,根本支撐不起印度的大國雄心。

據報道,耗時六年、由三家印度公司打造的印度高鐵,最近以失敗告終。這列所謂的高鐵,運行速度比普通列車快不了多少,不得不進行改造,將按時速八十公里投入使用。六年前,印度曾規劃與加拿大、德國公司合作,在一六年建成一條現代化高鐵;但到現在,印度國內連一吋高鐵都未能建成。

印度高鐵的失敗折射出印度製造的現狀。印度不僅民用領域如此,軍工領域也一樣,比如印度生產的阿瓊主戰坦克、光輝戰機,都是經歷三十年立項、發展,最後卻成為東拼西湊的產物,一面市便已經落後,淪為笑話。事實上,印度製造除了山寨他國的藥品卓有成效,其他產品都乏善可陳,真不知莫迪關於印度經濟七年之後翻一番的判斷從何說起。

重化工業乏發展計劃

印度製造說到底就是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印度在獨立之前,只是英國的原料供應地,沒有任何工業基礎可言;獨立之後,印度歷屆政府也沒有制訂系統的工業發展計劃,尤其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化工業更是一片空白,無法形成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因此印度經濟缺胳膊少條腿只剩下一張嘴,最後變成吹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

印度經濟近年的發展雖然看起來很美,但實際上是虛胖,其發展並沒有質量,更多是因為外包產業的繁榮而造就,這種發展完全寄望於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施捨」,完全不具備可持續性。按現有的經濟結構,印度經濟到一定階段之後,便會失速進而陷入低水平徘徊。

印度是一個有很強自尊心的國家,再加上西方媒體不懷好意的熱捧,進一步助長了印度的雄心,結果使印度變成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事實上,印度如果不花時間調和改革內部的宗教、種族矛盾,其大國雄心就像建在沙堆之上,根本沒有實現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