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遼寧、內蒙古等爆出經濟數據大規模造假後,號稱力壓上海浦東新區成「中國第一新區」的天津濱海新區,被揭GDP(國內生產總值)「注水」造假。有傳媒揭出,該新區二○一六年的GDP,只有六千六百五十四億元(人民幣‧下同),較之前公布的逾萬億元,大減逾三千三百多億元,「縮水」達三分一。有分析指,這次「擠水分」等於將天津市經濟發展困境昭告天下。
天津人民廣播電台官方微博周四(11日)指,從天津濱海新區兩會獲悉,因更改統計口徑(註冊改為在地),在「擠掉水分」後,二○一六年的萬億GDP,被調整為六千六百五十四億元。二○一七年預計為七千億,同比增長百分之六。
該條揭GDP造假的微博其後被刪除,但仍被網民及內地傳媒熱傳。因天津市商務委網站曾公布,二○一六年濱海新區GDP為一萬○二億三千一百萬元,同比增長百分之十點八,成為全國首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國家級新區」。
據悉,天津濱海新區以往統計GDP是以公司註冊地為標準,實際上許多在濱海註冊的公司生產都在外地,令GDP計算重複,導致數字不準確。
另有網民爆料指,濱海新區佔天津市經濟規模半壁江山,其GDP大縮水,揭露了天津市經濟發展的困境。該新區去年GDP的增速為百分之六,遠低於全國總體增速。工業產值同樣大跌。
天津濱海新區GDP「擠水分」亦被視為整治官場的行動。有官媒引述天津市委機關報去年底的文章表示,「打腫臉充胖子」、搞「塗脂抹粉」、「數字出官」、「官出數字」,「影響一個地區的幹部作風,破壞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有分析認為該評論是不點名批評一六年九月倒台的前天津市長黃興國等官員。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