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控克什米爾烏里軍營襲擊事件發生後,印巴緊張關係不斷升級,印度總理莫迪決定不出席十一月在巴基斯坦舉行的南盟峰會,譴責巴方「沒有為峰會創造良好氣氛」。印巴關係時陰時晴,並非南亞民眾之福。
印巴這對冤家近鄰先後進行過三次戰爭,至今仍然處於敵對狀態,雙方矛盾焦點在於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上各執一詞,無法形成妥協,而一些極端分子挑起的流血衝突,又將印巴兩國政府捲入其中,一次又一次打斷改善關係的勢頭。南亞局勢不穩,導致區域經濟合作舉步不前,拖慢當地的經濟發展速度。
其實,去年底印巴關係一度出現轉機,印度總理莫迪出其不意地到訪巴基斯坦,當天不僅是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的生日,還恰逢謝里夫孫女大婚之日,莫迪與謝里夫的談話持續了近兩小時。這是近十二年來,首位印度總理到訪巴基斯坦。這場未經正式安排的會見,顯示了莫迪急於改善雙邊關係的誠意,不過,在巴基斯坦政壇呼風喚雨幾十年的巴國軍方依舊對莫迪非常敵視。
印巴關係舉步維艱,很重要的原因是雙方國內都有強大的政治阻力。在巴基斯坦,軍方是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他們需要印度這個敵人,以維持軍方巨額開支以及對社會資源的壟斷,所以,每當印巴關係出現改善苗頭,軍方情報部門支持的克什米爾武裝便會發動越境襲擊,打斷和緩局面。
印度內部的黨爭亦異常激烈,反對黨國大黨對莫迪的對巴政策進行全方位掣肘,防止其一人獨大;而莫迪在國內推動的改革亦困難重重,支持率下降,也需要通過強硬外交轉移民眾的怨氣。正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矛盾,使印巴融冰的努力總是功虧一簣。
不過,持有核武的印巴兩國已形成恐怖的戰略平衡,雙方關係難以改善,也無法徹底決裂,兩國在鬥而不破的怪圈中打轉。不過,印巴經濟發展乏力,需要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如果雙方總是纏鬥不休,牽扯大量的國力及外交資源,南亞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與互聯互通將無法實施,貧困面貌亦無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