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一」恐襲十五周年剛過去,恐怖氣氛又開始籠罩美國,曼哈頓市中心一個垃圾箱被人放置爆炸裝置,爆炸導致至少二十九人受傷。這場突如其來的爆炸,亦掀起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妮與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新一輪的爭鬥,很可能影響大選走向。
事件發生後,希拉妮和特朗普最初發言時,都不約而同地將事件稱為「炸彈襲擊」,但其後希拉妮卻批評對手過早下判斷。紐約市長白思豪則宣稱,未有證據顯示事件涉及恐襲,一時間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今次爆炸事件之所以受到注目,主要是紐約乃希拉妮的票倉,如果這宗爆炸案被定性為恐襲,將是對特朗普的「神助攻」,因為特朗普在去年就已表示自己將會以強硬手段應對恐襲,而且特朗普一直持反伊斯蘭、反移民的立場。在現時雙方民調支持度呈現膠着狀態下,今次事件對希拉妮的選情可能是致命一擊。
因此,民主黨人士尤其是希拉妮陣營對紐約爆炸案的定性慎之又慎,最好當作一件孤立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然後藉機指摘特朗普胡說八道。問題是,美國選民會收貨嗎?事實上,在紐約發生爆炸後不久,明尼蘇達州一個商場發生持刀襲擊事件,導致近十人受傷,一名嫌疑人身亡。據相關權威人士透露,嫌疑人至少詢問過一名受害者是否回教徒,並提到「真主」二字。
美國大選的極端氣氛已經將所有事件政治化,甚至完全變了味,特朗普與希拉妮陣營都想藉今次事件往自己臉上貼金或者推卸責任,即使是證據確鑿的恐襲,有人也充耳不聞,生怕被對手利用;而一些原本是捕風捉影的事,卻可以上綱上線,甚至斷章取義栽贓給對方。
目前大選已進入衝刺階段,兩大陣營竭盡全力,而維基解密、阿蓋德、伊斯蘭國等也不閒着,他們是隱形參與者,其行動甚至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