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AI)的世界中,人類的美到底有何標準?美國微軟公司近日資助一個科學團體,舉行全球首個以AI機器人評審的選美,共有六千名參賽者。但AI眼中最美的四十四人當中,大部分都是白人,只有一人是皮膚黑的女子,外界質疑連AI也有種族歧視。有專家認為,AI受到程式設計者的偏見影響,但主辦方解釋,數據庫缺乏少數族裔的資料,而且參賽者本身亦以白人為主,才造成這賽果。
以俄羅斯及香港為基地的「青年實驗室」團體,舉辦的首個全球人工智能選美比賽,吸引近六千名十八至六十九歲、來自逾百個國家的參賽者參與,其中四分之三的參賽者為歐洲人和白人,僅有百分之一是非裔人士。他們交出一張自拍頭照,並由五個不同的人工智能機器人評審,計算條件包括皺紋、粉刺數量及皮膚色素、臉部對稱度、目測年齡、與模特兒比較等。
賽果於上周公布,數千名參賽者中有四十四人獲勝,當中有三十六名白人,小部分亞洲人,僅得一名黑人。主辦方強調,沒有向AI輸入膚色淺等於美麗的觀念,科學總監扎沃龍科夫並解釋指,由於數據庫中缺乏某種膚色人種的數據,加上參賽者有七成五是白人,故賽果有可能出現偏頗。
但亦有專家指,設計演算方式的科學家本身存有偏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及政治學教授阿爾古指,雖然AI看似中立及科學,但其實指導它思考的還是人類。民間團體媒體正義中心執行董事西里爾亦形容,比賽結果是「由受污染的資料產生的被污染結果」。
較早前曾有研究發現,預測未來犯罪所利用的軟件對黑人存有偏見,並會建議判下更嚴厲的懲罰。美國哈威福德大學電腦科學教授弗里德勒就警告,由於資料庫中少數族裔的資料不成比例,會帶出不準確的結果,而製作者往往會忽略這一點。但假如這種軟件未來真的應用於對罪犯的裁決,會關係到人命,不可掉以輕心。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