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兩年的克里米亞一夜之間再次成為歐洲火藥桶,俄羅斯指摘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策劃恐怖襲擊」,宣布在克里米亞逮捕七名「間諜」,稱烏克蘭策劃攻擊當地民生設施,並造成兩名俄國軍人死亡;而烏軍在東部進行總動員,俄烏關係似乎到了一觸即發的敏感期。
自克里米亞危機爆發之後,俄烏一直處於暗戰狀態,俄羅斯通過代理人在烏克蘭東部「開疆拓土」。烏克蘭對俄方的行動異常憤怒,奈何國力軍力不如人,只能央求美國主持「公道」,或者通過一些小動作給俄羅斯添煩添亂。比如,去年十一月,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攻擊烏國境內的克里米亞供電塔,導致克里米亞全境斷電長達數月。
俄羅斯過去對烏克蘭這些小動作採取低調應對方式,而今次卻大做文章,上綱上線,主要是另有所圖。一方面,烏國的小動作不斷,給俄國帶來巨大的困擾,今次抓住機會乘勝追擊,痛打烏克蘭,可以殺一儆百;另一方面,可以測試西方對烏克蘭的態度,目前美歐各國陷入經濟與政治困境,恐怖襲擊以及難民危機愈演愈烈,自顧不暇之際,還會否像以往那樣力挺烏克蘭,是莫斯科關心的焦點。
最關鍵的是,俄羅斯下月將進行國家杜馬選舉,這是俄羅斯國家頭等大事,也是最敏感的政治問題,因為上一次杜馬換屆選舉之後,俄國全境爆發了自普京一九九九年上台以來最大規模的抗議遊行,並進而引發直接針對普京的集體性「倒普」行動,形成普京任內最嚴峻的一次政治危機。目前俄羅斯經濟情況仍然不穩,社會不滿情緒暗流湧動,美國支持的俄羅斯自由派正在磨拳擦掌,準備與普京的執政黨一決雌雄。在此敏感之際,升溫俄烏局勢,有利於動員支持普京的力量,促使他們在選舉中投票。
克里米亞問題雖然使俄羅斯在國際上聲名狼藉,但在國內卻得到民眾的普遍支持,普京的支持率為此曾一度高達百分之八十。事實上,過去兩年來,每當普京遇到政治難關,便會祭出克里米亞這張王牌,今次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