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日前決定,繼上海之後,在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開展規範官員親屬經商工作,以斬斷官商勾結之鏈。其實,如果當局真的有決心清除腐敗,不妨從巴拿馬密件查起。
高官家屬經商,一直是內地的眾矢之的,尤其是很多官員「一家兩制」,老公在政壇呼風喚雨,老婆在商界斂財,或者父母在國內政壇唱戲,子女在海外洗錢享受,這種歪風邪氣盛極一時。近年查辦的大案,包括周永康、令計劃、薄熙來,莫不如此。
見微知著,這些案件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腐敗還沉在水底。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巴拿馬密件,曝光後將國人憤怒之情再次點燃。雖然官方媒體一再聲稱,這份巴拿馬密件是「打擊非西方世界政治精英和關鍵組織的新手段」,但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這些權貴為何要設立離岸公司?如果心中沒有鬼,為何不敢公開出來澄清?當局若不能就巴拿馬密件給國人一個交代,又怎麼可能在全國範圍內規範權貴們的經商活動?
除了巴拿馬密件,《紐約時報》披露溫家寶家族的巨額財富已有多年,而溫家至今巋然不動。另外,那些部級官員在國際投行的「應聘門」事件,也沒有任何人受到查處,即使美國證監會等機構對相關的國際投行作出懲罰,中國的反貪部門至今仍按兵不動。官方口口聲聲這一輪反腐整風不是「政治鬥爭」,但如果這些擺在枱面的腐敗大案都不查辦,又如何取信於民?
正因為此,民間要求禁止官員子女經商的呼聲高漲不下。問題是,簡單的一禁了之,相當於限制了官員親屬的擇業自由,這對官員來說也是一種政治歧視。如果官員的親屬不能自由擇業,還有誰願意進入仕途?事實上,禁止官員子女經商中的腐敗,與禁止官員子女經商是兩個不同概念,當局若混為一談,並非對症下藥,反而用力過猛,容易激起反彈,令政府出現執政危機。
世界各國對權貴的經商活動都不是一禁了之。西方國家通過官員財產公示、利益關係迴避、政治透明化等一整套陽光法案,遏止官員親屬的裙帶式腐敗行為,而非直接限制官員親屬的經商活動。當局如果要規範官員親屬經商,最好的辦法是制訂國法,真正實施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將特權關入籠子,施政公開化透明化,自然藥到病除。
當年周永康執掌政法,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等到被抓時,威風掃地。在一個法律不健全的社會,誰都沒有安全感,即便是貴為政治局常委,也是如此。巴拿馬密件給了中共一個改革機會,可惜當局諱疾忌醫,根本不敢正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