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原種薯脫貧

內地農業部前日提出意見文件,稱為確保糧食市場供應,將以馬鈴薯(薯仔,內地稱土豆)作為主糧,要求擴大種植面積,特別要在西部貧困地區及高原山區發展薯仔產業,以讓農民脫貧致富。消息惹起內地網民議論,更有人笑問:「是要推廣西餐嗎?」

種植面積可達一億畝

農業部意見文件提出,把馬鈴薯作為主糧,以發展馬鈴薯產業脫貧,但原則是不可與水稻、小麥、粟米三大穀物搶水爭地。到二○二○年,種植面積將擴大至一億畝以上,總產量達一億三千萬噸左右,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百分之三十,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三成。

文件又指,馬鈴薯主要種植在西部貧困地區及高原山區,是當地農民溫飽致富的主要作物。把馬鈴薯作為主糧開發,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關係,讓農民增加收入及脫貧。

據了解,馬鈴薯耐寒耐旱、適應性強,屬省水、省肥、省藥、省力的作物,若作為主要糧食將有助於緩解環境資源壓力,並且推進農業轉型升級。

不過,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產品加工所所長戴小楓指出,目前馬鈴薯產業化發展的關鍵難題在於加工環節,比如麵粉每噸成本為四千元(人民幣.下同),而馬鈴薯粉每噸則需要約一萬元左右,如何解決成本偏高將是今後重點。

是否經濟出大問題

「馬鈴薯做主糧?這是要鬧哪出阿?」內地網民對消息則議論紛紛,由於內地目前糧食約兩成靠進口,有意見認為當局不願花外匯去進口,因此加強本土生產,另有網民表示:「突然要如此強推土豆,是糧食生產要出大問題了,還是經濟要出大問題了?」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