渲染中國威脅論 安倍製造假想敵

安倍政府日前發表本年度防衞白皮書,極力渲染中國威脅論,中方針鋒相對,強硬回應,兩國關係平添變數。

白皮書指摘中國破壞國際航行自由,加強在東海開發油氣田,大有不抹黑中國誓不罷休之勢。對此,中國外交部和國防部毫不客氣地進行了回擊,除表示中方將繼續採取必要措施,對釣魚島進行巡航,警告日方不應抱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外,還指將在日方公布其防衞白皮書全文後進一步進行評估,視情況作「必要反應」。

中方的「必要反應」,應該不止於口頭抗議,因為語言抗議對日本已經不起作用,必須用實際行動抗議。可以推想,中方若真的採取措施,可能是一些令日本難受但又不便發作的舉動,如加強對釣魚島的巡航力度,甚至進入釣魚島海域三公里,或者加大對東海油氣田的開採等。

事實上,過去一年以來,安倍政府在軍事安全領域採取了一系列二戰後前所未有的舉動,特別是強推安保法案,解禁集體自衞權;又例如修訂日美防衞合作指針,強化日美軍事同盟,從而使日本從戰後和平主義上「脫軌」,加上日本在歷史問題上仍不時出現消極動向,引起鄰國不安,均大大增加了日本的戰爭風險。正因如此,日本全國最近掀起了一股反安倍浪潮,安倍政府民望也創下了上台以來的新低。

對華強硬 迎合民意

當然,安倍的右傾冒險主義某程度上其實是日本民眾縱容的結果。安倍在二進宮之初,是帶着極高人氣的,當時正值中日釣魚島撞船事件之後,兩國關係急劇惡化,民眾互相厭惡,日本國民急需一個強硬的領導人處理對華關係,而安倍正是這樣一個領導人。他毫不掩飾右傾保守思想,在處理涉華事務上比前任更強硬,滿足了民眾的需求。

然而,令日本國民意料不及的是,安倍比他們想像的還要走得更遠。他一心要廢除和平憲法,讓日本走向正常國家道路,這就必須樹立一個假想敵,而中國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縱觀日本媒體,幾乎難以見到對中國客觀的報道,更遑論正面報道了。在日本民眾習慣了從負面角度看中國後,安倍政府不失時機地解禁集體自衞權,修訂日美防衞合作指針,在國會強推新的安保法案等動作,等到日本民眾發現安倍的野心後,為時已晚。此乃二○一五新版防衞白皮書「中國威脅論」的荒唐論調比往年有過之而無不及的原因,背後隱藏着日本調整其防衞政策、製造「假想敵」的陰暗動機。

儘管如此,中國也不必過於擔憂,因為該來的總會來,當務之急是把自己的事情處理好,以中國塊頭之大,只要沒有太多內憂打擾,外患是動搖不了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