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排去碳阻滯多 氣候大會難樂觀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年底假法國巴黎舉行,大會謀求促成全球首份覆蓋富國和窮國的減排協議。於剛落幕的德國G7峰會上,與會各方承諾給全球經濟「去碳」,目標是在本世紀結束前實現零排放。可惜,上周四閉幕的德國波恩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無甚突破,法國總統奧朗德難掩焦急之情,公開呼籲各方把握機會打破減排困局。

若巴黎氣候變化大會達成減排協議,協議會在二○二○年生效,波恩會議試圖將巴黎大會討論範圍收窄,厚達九十頁文本減至八十五頁,惟分歧仍然巨大:一,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如何分擔減排責任?二,減排協議是否具約束力?三,未能達標者有何法律責任?

減排問題如此棘手,皆因受科技水平所限,去碳勢必影響經濟,被指欠下大筆「氣候債」的發達國家,和溫室氣體排放量與日俱增的發展中國家,為發展權利問題爭拗不斷。有研究顯示,若要將全球平均溫度降低攝氏兩度(與工業革命前相比),本世紀中葉前,已探明具開採價值之煤礦逾八成蘊藏量不可出土。挪威主權基金宣布減少投資燃煤發電,不少人盼撤資運動一呼百應。

煤炭需求年均升2.1%

目前,全球三分之二電力靠燃燒石化能源產生,國際能源署估計,未來四年全球對煤炭需求每年平均上升百分之二點一。去年印度煤炭消耗量超越美國,燃煤發電佔全國發電量七成四。估計中國計劃興建的燃煤發電廠,發電量相當於逾五百個核反應堆。

燃煤發電成本低,是削減工業生產成本利器,政府開徵煤炭稅如同自毀競爭力長城。環保大國德國煤炭耗用量不跌反升,以燃煤發電充當後備電力供應乃是大勢。煉鋼過程中需要燃燒煤炭產生超高溫,難找代替品,完全淘汰煤炭被指不切實際,研發收集和儲存二氧化碳技術才是正路。

法國提出於巴黎大會舉行前數月,着與會各方提前起草協議,顯然擔心花都減排大會爛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