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立茲得主靠接濟度日

曾經勇奪新聞界最高殊榮普立茲獎的美國《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麥克弗森(William McPherson),在五十三歲便提早退休。然而過分樂觀的他在通脹致退休金大貶值及投資失利等原因下,晚年由中產變成貧民,需靠福利金及親友接濟過活。他近日撰文剖白個人經歷,告誡世人勿重蹈其覆轍。

現年八十一歲的麥克弗森於《華郵》筆耕廿五載,最初僅任職印務員,後來憑自身努力,最終出任該報文學專刊總編。一九七七年他駐東歐報道共產主義消息,憑出色評論榮獲普立茲獎。《華郵》一九八六年建議他提早退休,他當時以為退休後可靠寫作餬口,加上《華郵》答應替他醫保供款,欣然答應建議,當時他年僅五十三歲。

然而柏林圍牆倒下後,他再度自費遠赴東歐,耗費大筆積蓄;加上投資當時新興科技公司,損手收場。而當他六十五歲拿取退休金,因為通脹關係,約四百萬美元(約三千一百萬港元)的退休金已貶值逾半;醫療保費亦大增一倍。

上述種種原因令麥克弗森成為潦倒老人,現時靠退休金和社保餬口,每年收入約一萬二千美元(約九萬四千港元),僅比美國貧窮線一萬一千五百美元(約九萬港元)略高。麥克弗森跟妻子離異後入住資助房屋,老無所依,且罹患心臟病,幸得政府支付醫保保單,令高昂藥費有所着落。

無悔提早退休決定

麥克弗森稱,不少醫生、律師等中產人士晚年亦落得和他一樣的下場。然而他認為自己未算「衰到貼地」,有瓦遮頭、能吃能穿,白人身份令他未受歧視。他形容自己年輕時愚蠢鹵莽,揮霍金錢,雖對過早退休決定不感後悔,但對要受家人接濟感到難受。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