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祭南京大屠殺 反擊日本極右翼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習近平等國家領導人將親自出席。抗戰勝利已六十九周年,國家公祭日來得有點晚。正義有時會遲到,但從來不會缺席,今次國家層面公祭仍然意義深遠,不僅有助於培養民眾的國家意識,同時也是對日本右翼否認二戰歷史的最有力還擊。

淒厲的警報震動耳膜,七十七年前悲慘的歷史記憶不斷復現,這是一次民族情緒的集中調動。公祭毫無疑問是一種痛苦情感的表達,祭奠猶如揭開歷史傷疤,直面血淋淋的舊痛,只有不斷地直視傷痛,才能抗拒遺忘,才能反省造成這種傷痛的根源,時時警醒國人,不要重蹈覆轍。這一天的到來,很多人期盼已久。

三十多萬不是一個冰冷的數字,而是一個個曾經鮮活的中國人的生命。這些死難者的背後,是一個個曾經溫暖的家庭。中國舉行國家公祭儀式,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體現的是對人權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對和平的嚮往,也是對日政策的撥亂反正。

忍侮含辱 令人遺憾

中國對日政策向來是以德報怨,以前考慮到發展兩國友好關係,為減輕日本人民負擔放棄了戰爭索賠,對日本軍國主義曾經犯下的暴行提的也較少,更沒有設立過國家公祭日。但是日本政府卻一次次否認南京大屠殺的事實,並通過修改教科書等方式美化侵略歷史,尤其是安倍上台之後,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慰安婦問題,向二戰甲級戰犯發悼文,還突破和平憲法,試圖解禁集體自衞權,為未來公開使用武力、海外用兵打開大門。

抗戰勝利後,日本政府從未對南京三十萬屈死冤靈謝罪,他們亦從未把心中的那把屠刀放下。而日本每年在廣島、長崎舉辦的原爆紀念日活動均非常隆重,從日本天皇、首相到各界人士都受邀出席,這給外界留下的印象反而是日本成了戰爭最大的受害者。

相比中國的「寬宏大量」,猶太民族在戰後追索納粹戰爭罪行方面,給中國和世界樹立了榜樣。猶太人對待納粹戰犯,不管其年齡多大、在世界哪個角落都要將其繩之以法。每到紀念日,他們都會向全世界展示納粹暴行。然而以色列和德國的友好關係並沒有因為向納粹戰犯追責和索償而受到影響。現在在德國等西方國家,沒有人敢提美化納粹的事。中國作為二戰時期遭受損害最大的國家之一,長期對日本忍侮含辱,令人遺憾。

中共第五代上台之後,終於改變了這一難堪局面,站在民意與正義的一邊。中國通過設立國家公祭日,就是要告訴全世界,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對中國犯下的罪行,與納粹犯下的罪行一樣深重,中國要與世界其他國家共同維護戰後和平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