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牽手俄羅斯 皆因美國太霸道

中俄聯合聲明和四千億美元能源大單的簽訂,被輿論解讀為兩國形成了一種類似冷戰時期的準聯盟關係,促使中俄靠近的關鍵因素,無疑是美國對兩國的戰略壓力。

對於北京牽手莫斯科抗衡華盛頓,內地一種意見認為,鑑於俄羅斯歷史上對中國傷害最大,不講道義,和這樣一個國家「結盟」,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持這一觀點者,多為內地信奉自由思想,對美國有好感之人。

其實,評價中俄「結盟」對中國的利弊,固然需要參考歷史,但更多需要考慮現實。國家之間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話雖然有些絕對,但從人類歷史尤其是有國家之後的歷史來看,大體是脗合的。儘管相同的意識形態、價值觀念和社會制度更易使兩國結盟,建基此上的同盟也確牢靠,然而,維繫同盟關係最重要的因素從來是利益,意識形態也可視作利益。因此中俄同盟也是由利益串聯起來,只是這個利益要分兩部分看。

中俄結盟 歷史宿命

一是中俄乃近鄰,且有漫長的邊境線,正所謂,遠親不如近鄰,對於這樣一個有着廣闊國土和豐富能源,武力強大的國家,若中國不與其搞好關係,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和干擾。這也是江澤民執政時期,極力和俄羅斯劃好陸地邊界的原因,為的是減少自近代以來來自北方的壓力。這個情況當然也適合俄羅斯。

二是美國的戰略擠壓。北京並非有意與莫斯科聯手反美,但華府實在太過分,迫使北京不得不借重莫斯科來化解壓力。從這個角度說,應該反思的是華府而非北京。中國豈會不知傍上美國比跟俄羅斯綑在一起更有利於自身安全和利益,然而,作為一個有強烈基督教使命意識的超級強國,美國決策層注定難以擺脫尋找假想敵的冷戰思維,不會允許一個異質文明崛起來挑戰其霸權。儘管北京聲稱尊華府為老大,習的新型大國關係也暗含中國不挑戰美國霸權,但華府不相信北京甘願屈居其下,勢必要圍堵中國。

中俄、中美走到目前這步是歷史的宿命,沒有大智慧難解中美之間的結構性死結。這種背景下,中俄「結盟」便順理成章。但需指出的是,今日中俄「同盟」並非如上世紀中蘇同盟的關係,正如美國政治學家所言,中俄有一種「不對稱相互依賴」的特點,過去中國依賴俄羅斯多些,現在俄羅斯依賴中國多些,作為正在崛起的大國,中國有着放眼全球的抱負,俄羅斯則日漸式微,因此中俄「同盟」中方的主動權更大一些。而中美雖然呈現低烈度對抗,鑑於兩國有着複雜的利益關係及共同處理的全球問題,不大可能發展成為冷戰時期的全面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