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木成金古宅浩劫

在內地各省市一座座具數百年歷史的明清古建築正迅速消失。中央電視台近日揭發,散落在安徽、浙江等地的古老舊房,近年竟成生財法寶,居民不僅賣祖屋圖利,更有商人為得天價金絲楠木,不惜高價買下老房子拆骨。而擁有大量古村落的江西省,部分文物建築因缺錢長年無人打理,變得破敗凋零,有村民索性拆下古屋再建房自住,不少古宅慘遭毀壞。網民狠批地方政府只顧經濟效益,視珍貴歷史建築如阻礙發展的廢物。

央視節目《經濟半小時》報道,古建築近年成為內地最火紅的交易之一,報道引述常年在安徽、江西及浙江等地搜集舊屋的古建築買賣中介人老柴指,一套典型的清末徽派建築,經修復後以逾四十萬元(人民幣‧下同)售予北京、上海等買家,可賺取數萬元差價。

古木轉手賣數百萬

然而,古建築真正的「金礦」是建築物上的珍貴木材。其中,楨楠木最為搶手,它經漫長積澱後可轉化成價值連城的金絲楠木。報道指,這類楨楠老料木材,每根可賣十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

報道指出,一名陽姓楨楠收購商在山頭發現一幢老房,屋內有七根柱是明朝楨楠木,估值約六百萬元,他遂向劉姓女屋主出價五百萬元,外加一幢兩層高住宅換取仍遭對方拒絕。楨楠木有價有市,但判斷有否金絲楠木並不容易,曾有收購商用三百萬元買下古宅拆屋後始發現,屋內僅得百分之一金絲楠木,倒蝕二百多萬元。

江西任由古村殘破

古建築在商人心中是巨大寶藏,但在部分民眾眼中卻成「雞肋」。江西宜春市宜豐縣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天寶古村落,大部分明朝古宅因缺錢維修,出現滲漏、蟲蛀腐爛等情況。惟縣政府八年前規定,村民不得擅自翻修、拆卸古宅,看着住屋變得殘破不堪,村民惟有違規拆卸古宅建房自住。

上月拆除古宅的劉姓村民稱,古宅維修費最少要六萬五千元,而建新房亦只需九萬元,「我們沒地方住了,怎能是寶呢?」另外,村內一些清代建築屬市級保護文物,但因日久失修而倒塌,居民深感無奈。李姓鄉長表示,目前村內有一百四十多棟老房子,每年需花卅萬元添置防白蟻、消防設備,村內並無修繕經費,只好對村民改建、文物損毀等情況隻眼開隻眼閉,亦讓這條優秀建築文化魅力名村、歷史文化名村,淪為空名。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