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軍方罷免民選總統穆爾西,這究竟是否一場政變,不同執政者有不同說法,而觀點往往與自身利益有關。舉例,任內千方百計削弱軍方力量的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認為這是不折不扣的政變;華府未按《對外援助法案》中斷對埃軍援,被視作美方不認為軍方行動屬政變之無言表態,當局或擔心中斷軍援變相鼓勵穆爾西支持者抗爭到底,令埃及亂上加亂。埃及自由派領軍人物巴拉迪對政變之說持何種看法,值得一書。
巴拉迪曾擔任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五年他與IAEA因推動核不擴散,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巴拉迪於國際社會享崇高地位,各方為埃及軍方行動是否等同政變爭論不休,他押上頂上諾獎得主光環,斬釘截鐵稱「這不是政變」,顯然自信手握充足理據。
面對德國《明鏡周刊》尖銳提問,如「諾貝爾得獎者應否支持這樣一場政變?」、「街頭示威者呼聲是否比民主規則更重要?」、「你不怕被軍方利用作為掩羞布嗎?」等,巴拉迪得以自圓其說,主要靠兩大理據:一,埃及剛從獨裁統治過渡至民選政府,民主制度尚未成熟,對埃及民主標準不能訂得太過高;二,埃及並無國會,只有一位獨裁專橫、將埃及經濟推落懸崖的民選總統,民眾忍無可忍。
不過,巴拉迪如簧之舌始終無助解開埃及政局的死結。雖然不滿穆爾西和穆斯林兄弟會的民眾以千萬計,但若果那些將前者送上總統寶座、助後者打入國會的親回教勢力民眾,始終認為軍方做法欠妥,重新選舉總統和國會得出之結果,無可避免出現認受性先天不足的問題。比兄弟會立場更激進的薩拉伕派努爾黨,力倡就穆爾西去留舉行公投,就是擔心埃及民主制度因先天缺陷問題「養唔大」。
努爾黨是兄弟會以外最大回教勢力,該黨反對臨時政府任命巴拉迪為臨時總理,相關任命或出現變卦。巴拉迪奮力替軍方行動辯解之同時,仍要看國內回教勢力面色做人,在在反映任何人想推動政治和解,總不能排除回教勢力在外,底氣足不代表有捷徑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