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報地震損失 貪官幸災樂禍

最好發的財,就是國難財。雅安大地震也不例外,有商家乘災打劫,坐地起價,將本來五元一碗的麵條加至二十元,但相比地方政府虛報天文數字的經濟損失以騙取國家重建撥款,只是小巫見大巫。

地震發生一周後,地方政府不是忙着賑災救人,而是忙於歌功頌德,忙於向中央上報經濟損失。寶興縣公布經濟損失逾四百億元,比早前公布的數字多了數十倍;天全縣不遑多讓,聲稱經濟損失達三百九十億元;蘆山縣最誇張,上報經濟損失八百五十多億元,冠絕所有受災縣,也比之前公布的數字高出三倍。三縣總「經濟損失」高達一千七百億元。眾所周知,雅安市去年經濟總量不到四百億元,而寶興、蘆山和天全大都是山區貧困縣,如今竟然震出天文數字的經濟損失,可說假得不能再假。

正如國際財務機構指出,雅安地震的經濟損失比汶川地震小得多,估計只有一百億元左右,無論如何不可能得出損失千億元的結論。鑑於質疑聲音此起彼落,地方官員雖然承認現有數字只是估算,但強調絕無誇大。官字兩個口,老百姓信不信不打緊,反正中央政府相信就行了。

豆渣工程 建築常態

貧困縣一地震就變成「百強縣」,這種怪現象非自今日始。以○八年汶川大地震為例,官方公布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八千四百多億元,而汶川○七年生產總值實際上不到三十億元。地方政府誇大其辭,慣性造假,中央政府甘心受騙,不加勘察就大量撥款賑災,方便貪官奸商藉災後重建上下其手,一方面中飽私囊,大發國難財;一方面藉着大拆大建製造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為將來升官鋪路。

村騙鄉,鄉騙縣,一直騙到國務院。貪官奸商幸災樂禍,將災難變成斂財的最佳機會,結果國家付出重金,老百姓獻出愛心,造出來的仍然是豆腐渣工程,今次地震中,清朝同治年間興建的舊宅震不倒,被稱為「房堅強」;有近百年歷史的老橋炸不塌,被稱為「橋堅強」,反倒是近年興建、所謂能抗八級地震的建築物不堪一擊,東倒西歪,包括有香港援建的中學被震至牆身開裂,搖搖欲墜,原來內裏全是發泡膠和空心磚,明顯偷工減料,地方政府竟然面不紅、氣不喘地說是「內地建築常態」。不錯,豆腐渣工程是「常態」,震了塌,塌了建,亮麗的經濟增長數據就是這麼來的。

地震是一面鏡子,既震出神州道德淪喪,更震出官場種種黑暗,乘災打劫的黑店被拆了招牌,虛報損失的政府同樣是誠信蕩然。哀莫大於心死,人們對賑災捐款反應冷淡,就是不想再被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