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拔鵝毛製羽絨褸

漸入寒冬,一件羽絨褸令人暖笠笠,但有否想過絨毛如何得來?英國有愛護動物組織揭開羽絨製衣業黑暗面,派員潛入養殖場,直擊活鵝遭人類監生拔毛,既受驚又受傷流血,但卻一再受到如此殘酷對待。業界聲稱活拔絨毛情況極少,但組織踢爆這情況在業內其實很普遍,亦有服裝品牌承認難以追蹤鵝絨來源是否人道。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動物權益組織Four Paws調查員米勒(Marcus Mueller),本月前往歐洲最大絨毛生產國之一匈牙利,直擊一支支「拔毛隊」走訪不同養殖場拔鵝毛。米勒憶述:「拔毛隊的男女隊員已工作至麻木,冷酷地拿起鵝的腳或翼拔毛,令牠們受傷。」他指,隊員拔毛時任由鵝隻流血和疼痛,無麻醉下簡單縫合傷口便了事。

死鵝毛質素較遜 價差逾10倍

組織指,一般皆會用機器由死鵝身上取毛、再清洗和曬乾,但這種鵝毛質素不及人手活拔,故監生拔毛利潤可觀。當中以鵝胸部的毛最柔軟,每公斤售價可達二百七十港元,反觀死鵝毛每公斤只值約二十港元。一隻鵝可拔到一百五十克毛,足夠填滿一個枕頭,一件羽絨褸則需用上三至四隻鵝的毛。波蘭、烏克蘭、俄羅斯和摩爾多瓦亦有「拔毛隊」,灰鵝不但被強灌糧食谷大鵝肝,一生更被拔毛一至兩次。主要被用作肉食的白鵝,更要被拔毛多達三次。鴨和雞則會在死後被拔毛。

服裝品牌認難100%追蹤來源

歐洲絨毛及羽毛聯會表示,只有百分之二絨毛是活取,其餘來自食品廠,又譴責活拔毛的做法。但米勒直斥聯會變相欺瞞:「大部分雀鳥確實不是被活拔毛,但若只計算鵝,活拔毛的比率就很高。」英國服裝品牌Rab回應指,會盡力保證所用絨毛是以人道方法獲取,但承認要百分百追蹤到來源幾乎沒可能。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