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研究員阿斯普奧格和同僚,在最新出版的《自然》期刊上撰文稱,逾四十億年前,地球形成後不久,一個巨大星體與地球發生撞擊,散落的碎片形成了兩個大小不一的月球。大月球較小月球闊三倍、重二十五倍。它們原本穩定按軌道圍繞地球運行,但在大月球強大的引力下,兩者以慢速相撞。
低速相撞沒留岩洞
這次撞擊速度約時速八千公里,從太空科學來說屬低速撞擊,整個過程約十分鐘。由於撞擊力低,產生的力量不足以融掉岩石,所以大月球表面沒留下凹凸不平的岩洞。以上說法解釋了為何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多隕石坑,背面卻較崎嶇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