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個備受爭議、曾發生火警而關閉了十四年的核子反應堆昨日重新啟動。有反對人士擔心該處位於活躍斷層之上,加上設備老化,一旦遇上大地震恐會引發洩漏輻射災難,亦有人批評該反應堆採用的原料可用作生產核武器。
位於東京以西約三百五十公里、福井縣敦賀巿海濱的文殊號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昨日重新啟動,工作人員抽出抑制核分裂的控制棒,估計明天將達至不斷產生核分裂連鎖反應的臨界狀態,二○一三年起可以全面生產電力。
快中子增殖反應堆(fast-breeder reactor)與輕水式反應堆(light-water reactor)不同,前者使用鈈和鈾混合氧化物燃料進行發電,後者使用鈾元素。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啟用僅數月的文殊號反應堆發生鈉冷卻劑洩漏事故,引發火警。雖然沒人受傷,亦沒有洩漏輻射,但廠方被指隱瞞反應堆損毀情況引起公憤,導致反應堆一直關閉。
今次重啟反應堆之舉備受爭議,大力反對的原子力資料情報室指出,反應堆經歷長年關閉,當中的設備及儀器已老化,廠房下方更是兩條活躍斷層,並稱政府不要冒險,要求永久關閉反應堆:「我們相信文殊號再出事只是時間問題,重新啟動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反應堆的運作也很耗金錢,文殊號的興建成本已高達九千億日圓(約七百四十億港元),估計未來每年的營運成本高達二百三十億日圓(約十八億港元)。
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最初被工業國家視為「夢幻反應堆」,但因會產生核武所需的重要原料鈈239,故會帶來核武擴散的風險,加上其他技術問題,美國、英國、德國已停止相關計劃,法國去年仍關閉了最後一個快中子增殖反應堆。目前只有俄羅斯、日本及印度仍有使用,中國則希望本年內啟用。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