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世界第二大 戰亂曾被埋

【本報訊】恐成「斜佛」的蒙山大佛於魏晉南北朝的北齊時期(公元五五一年)雕鑿,歷時二十年始竣工,此後歷代均有修建佛閣保護。但至唐代滅佛,以及元朝末年佛閣因戰亂被毀,佛頭掉落後大佛又被山石活埋,從此埋沒了六百多年。

○八年頭部復原後開放

六百多年後,蒙山大佛始被一名退休工人李晉祥發現。李晉祥說,他決心尋找大佛的蹤影,源於佛學家王劍霓的意外發現。據悉,王劍霓於八○年參加全國地名普查時,在太原發現當地不少地名都含「寺」字,於是往找大佛,終找到大佛所在地。

李晉祥於九七年到蒙山組織村民確定大佛所在地,隨後將成果寫成報告送交文物部門。至○五年八月,山西省文物局責成當地政府大力開發,蒙山大佛始被發掘出來。當地政府於○六年開始對蒙山大佛進行復原及加固,至○八年三月蒙山大佛的頭部復原工程完成後,大佛景區在同年五月對外開放。

目前蒙山大佛僅胸頸部分外露,高十七點五米,寬廿五米,據記載至少高六十三米,僅次於四川樂山大佛,為世界第二大佛,但論年代則是世界最早大型石刻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