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山西蒙山大佛恐成斜佛

內地再生地下礦產資源因開採過度引發嚴重生態及文化災難,產煤大省山西因長年採煤過度,致地質災害日益嚴重。其中位於山西太原市郊,有近一千五百年歷史及被稱為中國佛像之首的「蒙山大佛」所在地,因山體內地、地底遭掏空而恐成「比薩斜佛」,由於事態嚴重,國土資源部急撥七千多萬元搶救古蹟。但地質學家指,因大佛的山體有近八平方公里已被掏空,形勢不容樂觀。

掏空7.74平方公里 撥7400萬搶救

地質專家指出,目前山西已有逾三千平方公里土地被掏空,多處村莊出現地陷、樓宇出現裂縫、農地亦因地下水消失被迫荒廢。受地陷影響而面臨傾斜威脅的蒙山大佛位於山西太原西南二十公里的晉源區金勝鄉,當地蘊含豐富煤礦,多年來各山區遭業者瘋狂挖掘。因地下煤炭被人長期開採,蒙山大佛景區至今已存在大量採空區,對近年始被發現的蒙山大佛構成嚴重威脅。

蒙山大佛於二○○八年修繕過後對外開放,但國土資源部紀檢組長王壽祥去年考察蒙山大佛後指出,儘管該區煤礦已於大佛發現後翌年全部關閉,但地下空洞所引發的地陷及地裂現象皆已湧現,岩崩、滑坡和泥石流等災害也時有發生,大佛恐成「斜佛」。

王壽祥說,目前大佛尚未受地質影響而傾斜,但採空區和排水不暢都會加劇大佛的傾斜程度,當務之急是要進行加固,估計需治理的面積達七點七四平方公里,整治形勢不容樂觀。另有地質學家指,如不再採措施補救,大佛會有陷落並倒下危機。

為拯救蒙山大佛,國土資源部批出七千四百萬元對當地地質問題進行整治。當局指政府日後將對蒙山的不穩定斜坡、潛在崩塌體進行清除,另將煤礦採空區及沉陷區進行填埋處理,嚴防大佛出現比薩斜塔現象。

首座露天雕鑿摩崖大佛

內地佛教界和文物界對於蒙山大佛面臨危機表示關注。佛教界人士指出,蒙山大佛是內地首座露天雕鑿的摩崖大佛,比四川樂山大佛還早一百六十二年,是佛教界的文物瑰寶。內地文物界亦指出,該佛像樣式融合了南北兩朝的藝術風格,極具歷史研究價值。

據悉,山西的歷史文物因過度挖煤而嚴重損壞已非首次,位於山西介休市的唐代文物虹霽寺建築群的地基因地下煤被挖空形成空洞,所處地不斷下沉,寺內多處建築已出現傾斜與裂縫,隨時有倒塌危機,滿目瘡痍,正待修復。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