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華府順水推舟 洪國危機暫解

擾攘超過四個月的洪都拉斯政治危機可望解決。在軍事政變中被推翻的民選總統賽拉亞與臨時政府總統米切萊蒂達成協議,讓賽拉亞回國復職,組成聯合政府,並在下月二十九日進行總統選舉,有關協議待國會批准後即可執行。

美國日前派出以負責拉美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托馬斯為首的三人代表團,抵達洪國斡旋,短短時間立即「見功」,難怪正在訪問巴基斯坦的國務卿希拉妮高調回應,形容這是「一份歷史性的協議」、「很難在拉丁美洲找到其他例子,一個國家在經歷如此嚴重的民主和憲政紛爭後,可以透過談判和對話解決問題。」事實上,美國今次直接介入解決洪國政治危機,與其說是一次外交勝利,倒不如說是在尷尬局面下順水推舟、化被動為主動之舉。

保美國「拉美盟主」形象

今年六月,賽拉亞被軍事政變推翻下台,由於賽氏上台以來不斷「向左轉」,尤其是與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愈走愈近,早已引起華府的疑慮,際此敏感時刻發生軍事政變,難免令外界質疑美國在整個事件背後的角色。更有甚者,美國前總統卡特較早前承認美早已知悉○二年推翻查韋斯的流產政變,並可能曾參與其中,更引起外界疑慮。

洪都拉斯政局紛爭實際上折射出拉美諸國與美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自賽拉亞被攆下台後,美國一度態度曖昧,查韋斯藉機上綱上線,直指華府是事件的幕後黑手,揚言要「查清中情局和其他帝國主義機構在哪裏插了幾手」。

令事情更複雜的是,拉美各國對軍事政變的恐懼超越了政治派別之分,連相對親美的巴西也力撐賽拉亞,讓他進大使館避難,加上賽拉亞被洪國軍方遞解出境時來不及收拾細軟,身上甚至仍穿着睡衣,這一手實在太難看,讓華府只能撇清關係。奧巴馬未幾即譴責軍人政變,形容是「開創了可怕的先例」,其後並宣布中止對洪國軍事和經濟援助。

美國今次主動出手化解洪國危機,可說是當前形勢下的最佳選項。首先,米切萊蒂政府受到國際社會孤立,華府獨排眾議力撐之,很難說得過去;其次,洪國將於十一月廿九日大選。也就是說,賽氏只有約三個月左右任期,華府犯不着為他承受太大政治代價。當然,今次美國成功調停洪國危機,至少可以保住美國「拉美盟主」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