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本報訊】內地城市近年經濟迅速發展,卻缺乏環保意識,不少工廠仍採取粗放式經營,工業污水連同沿岸居民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江河,造成嚴重污染,易成為紅潮孳生的溫床。據統計,珠江口平均每年須接納近四十億噸污水,迄今造成多達一百五十種魚類滅絕。
致150種魚類滅絕
《二○○八年廣東省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珠江口近年來一直是省內污染最嚴重的海域,成為繼渤海灣後全國第二個受污染最嚴重的海域,荒漠化效應持續擴大,漁業資源遭受嚴重威脅。據調查指出,該海域的漁業資源不及二十年前的八分之一,每年魚獲量僅在四十萬擔,逾四分之三的主要經濟魚類已消失,現在只剩下約五十種。
據官方統計,每年排入珠江口的近四十億噸污水中,城鎮生活污水佔七成,當中四分之三生活污水是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入珠江,其餘三成則為工廠排放工業污水。
污染也嚴重影響漁民生計,有漁民憶述,上世紀九十年代,珠江水很藍,在沙灘戲水也可輕易撈到池魚、馬鮫等海產,如今江水金屬污染加劇,且帶有腥臭味,魚蝦數量大減,不少人被迫轉行。另外,經含重金屬工業污水長期浸泡漁船螺旋槳,會產生腐蝕,令螺旋槳的壽命縮短十倍,漁民現在一年要換三個螺旋槳,多花費四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