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2009

土耳其亞美尼亞建交化百年宿怨

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簽署歷史性建交協定,結束長達一世紀的敵對狀態。簽署儀式在最後關頭因雙方對會後聲明所用字眼鬧分歧瀕臨觸礁,此時美國國務卿希拉妮多次以手機向雙方調解,最終在這次「手機外交」中擺平事件。

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和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前日在瑞士蘇黎世大學簽署兩國關係正常化協定,美國務卿希拉妮、瑞士外長卡爾米‧雷伊等多國外交官員亦有出席簽字儀式。豈料戲劇化的情節卻在儀式舉行前最後關頭上演。

當時希拉妮的座駕剛到達大學門口,人還未下車,座駕卻突然掉頭行駛,折返之前希拉妮與土亞兩國外長會談的酒店。原來納爾班江臨時表示不滿土耳其在會後聲明所用的字眼,故拒絕簽字。而一場考驗希拉妮外交智慧的三小時拉鋸戰亦隨即展開。

希拉妮在車內用上不同的手機,分別曾三次致電納爾班江及四次致電達烏特奧盧,為雙方化解矛盾。期間一架瑞士警車更接載一名土耳其外交官,將經過修改的聲明由大學送往酒店。

「最後一分鐘危機」化解

約兩小時過後,希拉妮終於說服納爾班江隨她返回大學。但經過近一小時磋商,兩國外長仍然未就會後聲明字眼達成共識。此時希拉妮再度發揮外交智慧,向兩國外長表示,那一紙協定足以代表雙方希望闡述的意思,根本毋須額外聲明。這個折衷辦法果然奏效,兩位外長終於簽署了協定,之後亦沒有發表聲明,預料協定會獲雙方國會通過。美國總統奧巴馬致電希拉妮,讚揚她化解了最後一分鐘才出現的危機。

近日批評奧巴馬獲諾貝爾和平獎未夠班的聲音仍不絕於耳,但他手下卻成功協助土亞兩國達成「和解」,有分析指這正是拜諾獎效應所賜。而不少人認為將諾貝爾和平獎頒給奧巴馬是要否定喬治‧布殊政府,但真正「被摑耳光」的可能是希拉妮夫婿、前總統克林頓。儘管克林頓曾致力促進北愛及中東和平,但不少政壇中人認為,諾貝爾評審因為克林頓與萊溫斯基的性醜聞,故不會將和平獎頒給他。

本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