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
聯合國和非盟駐達爾富爾聯合維和部隊司令官阿古埃前日表示,蘇丹西部達爾富爾地區已經擺脫戰爭狀態。目前當地僅有一支反政府武裝能夠發動有限的軍事襲擊。阿古埃又指出,現時達爾富爾地區的主要不安全因素是搶劫以及圍繞水源和土地發生的爭端,而不是戰爭。西方國家近年來經常將達爾富爾問題定性為「人道危機」、種族屠殺,而由於中國是蘇丹最大投資國,西方遂猛向中國打「人權牌」,批評北京資助殘暴政權。阿古埃的說法,無疑是對「人權牌」論述的有力挑戰。
西方指摘中國要對蘇丹達爾富爾危機負責的邏輯是這樣的︰中國在蘇丹投資進口石油,後者透過所得資金購買軍火。有人甚至形容,蘇丹政府左手賣石油給中國,右手拿這筆錢買中國武器,實際上就是以「石油換武器」。上述論調在去年京奧期間一度鬧得喧囂起來,西方國家部分政客甚至以此呼籲制裁中國。
「沒有戰爭不代表和平」
雖然有分析認為阿古埃作為負責維和的軍官,傾向「唱好」當地局勢,而維權組織也對阿古埃的說法甚表不滿,認為會減低外界對達爾富爾的關注,但「國際危機組織」在蘇丹的分析師希克邁特也承認,當地已經沒有大規模戰爭,只不過「沒有戰爭並不代表和平,因為導致衝突的深層原因仍然存在」而已。
因此,分析導致達爾富爾危機的深層原因,是十分重要的。達爾富爾地區的阿拉伯人一向在北部從事畜牧業,黑人則在南部務農,但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北部地區連年乾旱,阿拉伯游牧民族多次南侵,雙方經常發生武裝衝突,直至○三年二月,當地黑人抗議蘇丹政府忽視當地發展要求自治,蘇丹政府沒有直接鎮壓,但被指縱容阿拉伯民兵屠殺黑人。
達爾富爾地區安全局勢的改善還有一層深刻意義。西方國家對華抨擊最力者,是其與非洲國家經濟合作,而從不附帶任何條件,是變相資助殘暴政權為惡。但證諸歷史,西方無論對古巴、伊拉克、緬甸抑或對北韓的經濟制裁,幾乎沒有一次是成功的,最終受苦的只能是當地人民。達爾富爾安全局勢改善,或許說明透過國際合作比強硬制裁來得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