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防貪腐封殺基建民營

上海市政府近日突然回收多條民營高速公路股份,意味着未來市內基礎建設亦不再對民營資本開放。內地媒體引述消息稱,由於上海多年前推出的高速公路市場化模式(建設-運營-移交)以來,引發了包括已判刑的前市委書記陳良宇等多宗貪腐巨案,為防貪腐案件再生,上海市政府遂出重錘全面封殺民營企業參與基建項目。但有專家指,此舉會令上海喪失對民營資本的吸引力,增加政府財政壓力。

繼上海市政府在去年指令有國資背景的幾家集團接手滬杭高速公路、滬青平高速公路的民營股份後,近日市場傳聞又指,另外兩條民營高速公路:莘奉金高速和上海郊環北段高速也將被收歸國有。而國有化的範圍,將最終擴大到上海市現有總長為六百三十四公里的高速公路網中的全部十三條高速公路。

民營資本投資空間大減

上海市國有資產規劃投資委員會常任委員楊建文證實了市內基建國有化趨勢。他表示,未來上海高速公路、以及規劃中耗資近二千億元的軌道交通投資運營,將以國有資本為主。這表明未來民營資本投資上海基礎設施的空間將急劇萎縮。

內地媒體引述消息稱,上海政府封殺民營企業全是為了反腐。二○○○年,上海政府迫於財政困難,首次採用B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大規模向社會資本開放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和運營。

但往後幾年,不少富商為取下政府項目而行賄官員,「紅頂商人」周正毅、劉根生、涉及陳良宇社保案的張榮坤紛紛因行賄而淪為階下囚,就連前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也因收受富商賄賂而鋃鐺入獄。為防止再發生嚴重政商腐敗案件,上海市只有採取「國進民退」的融資模式。

不過,輿論和專家普遍認為,這一做法會令上海喪失對民營資本的吸引力。內地有專家指,為迎接二○一○世博會,上海啟動龐大基建計劃,僅是地鐵建設,預計資金投入就高達二千多億元人民幣。如不向民營資本開放,政府將承受巨大財政壓力。

收歸國有非遏腐敗最佳途徑

專家還指出,將高速公路收歸國有,並非壓制腐敗的最佳途徑,因為政商勾結等問題的主因在於政府監管不到位。而多年的經驗證明,引入民營資本競爭,不僅能減輕政府的財政負擔,還提高了基建的經營收入。因此政府應將腐敗問題與融資模式作出區分,不應一味簡單排斥民營資本。

本報綜合報道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