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自成一家:大國登月競賽白熱化

中美近年除了在電動車、太陽能等行業競逐,還有一個被大眾輿論忽略的角力點——太空領域。中國嫦娥六號探測器5月初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在月球背面採集樣本返回之旅,背後就反映出各國在太空的競爭白熱化。
嫦娥六號發射成功後,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裴照宇在一場直播中無意中提到一句話,「沒有找到阿波羅盆地」,頓時令美國阿波羅登月計劃造假成為內地網絡的熱話。不過後來中國科協闢謠,說當時裴只是說話不連貫,說了句「沒有找到那個……阿波羅盆地的那個……」。但一些網絡平台繼續放大這個「流量密碼」,讓人產生美國登月造假的聯想。這一則新聞雖然擺了大烏龍,但由此可見中國民眾渴望與美國角逐太空的心態很重。
事實上,近年多國都在開展登月競賽,如美國計劃2028年成立月球太空站,中國提出2030年建立月球基地,印度則計劃2040年送太空人上月球。大家的目標時間點很接近,明顯是要爭一日之長短。
美國太空人杭思朗55年前登月,只是到此一遊,藉此展示美國的航天技術,所以至今沒有一個國家宣稱擁有對月球上任何土地的主權。但現時各國計劃中的登月都是以建立月球基地為目標。可以肯定的是,誰先建立了月球基地,起碼那塊基地是屬於某個國家的,月球將不再是無主之地。
所以在現階段而言,搶建月球基地的意義極大。美國已登過月,理論上在技術上有優勢才對。問題是,登月是龐大的工程,當年美國是製造業強國,可近年製造業已出現空心化,相反中國卻有着完善的產業鏈。這也解釋了為何特朗普2017年宣布重啟登月計劃後,美國幾年來不見有多少動靜,中國的登月計劃反而在平穩推進。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