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財富大挪移

現時國際上兩大戰場──烏克蘭和巴勒斯坦,都是消耗戰,消耗參戰者的軍力、火力和財力。即使像美國這樣龐大的經濟體,還有不斷印刷的空頭美元,支撐兩個戰場已顯得吃力。北約各國與以色列吃力的程度更甚。相反地,俄羅斯消耗不少,但運用蘇聯時期的武器積累,加以經濟的調整,損失雖大,卻仍可使經濟增長。在西方制裁之下,還能如此,實在出人意料,可俄羅斯暫只面對烏克蘭戰爭,中東戰局仍未認真介入。消耗未惡化致損害經濟,主要是靠石油天然氣的出口來支付。至於哈馬斯等巴勒斯坦武裝,已沒有多少積累可消耗,消耗的更多是人民的生命與財產。在以色列的種族清洗下,所餘無幾,也便無所顧忌,敢以死相搏。
戰場消耗,即使可把經濟轉為戰爭經濟,以生產戰爭所需來刺激經濟增長,一如美國與俄羅斯現時的發展。但是,一方面排斥非戰爭經濟,另方面還需資金支付。且美俄為例,都不是自給自足的經濟,尤以美國為甚,對進口依賴沉重。進口需要供應,需要資金,若用負債方法來支付進口,總需要償還。在二次大戰中,英國的戰爭支出依靠從美國借貸,結果戰後負債纍纍,把大英帝國弄垮。俄羅斯有龐大的石油天然氣收入,包括協議的未來銷售收入,以及與沙特阿拉伯一起提價帶來的超額利潤。且戰爭支出的價格成本低於歐美,只要局限於烏克蘭,烏克蘭戰爭也可早日結束,俄羅斯問題不大。
倒是美國多條戰線展開,也戰情不利,靠發債維持,終不長久。金融危機威脅嚴重,如阿富汗例子,消耗過大,無戰勝的可能,便急急撤兵。同樣的反應或可在烏克蘭重複。以色列的蠻幹,把美國陷入中東危機的泥沼中,不易拔脫。美國只能繼續消耗,繼續發債,繼續加重金融危機的隱患。
美國等的消耗,包括戰爭作的種種破壞,需要實物補充,但補充未必在美國歐盟進行,因為它們已經去工業化多年。國際工業生產的重心轉移至中國及其他新興國家,補充的結果是進口和購買中國等的生產。於是美國,包括以色列、烏克蘭、歐盟在戰爭中的消耗,便要直接或間接向中國等購買來補充,代表着資金轉移。愈是消耗,愈是要依靠中國等的生產。戰爭持久下去,得益者當然是中國及其他生產國了。這是財富的大挪移。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