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強詞有理:國無信則衰

瑞士號稱「永久中立國」,一向不參與國際爭端。即使在二戰時,整個歐洲大陸陷於水深火熱,瑞士也能保持中立,因此成為免受戰火蹂躪的少數歐洲國家之一。然而,一場俄烏戰爭撕掉了永久中立國的假面具,瑞士政府不僅站隊美西方,而且私自披露瑞士銀行裏大量俄羅斯客戶的訊息,並凍結數百億美元存款,完全顛覆了人們的傳統觀念和認知。
民無信不立,國無信則衰。瑞士也許是因為頂不住美國壓力,選擇放棄堅持了數百年的中立,徹底倒向美西方陣營,以為這樣就可以自保,獲得美國信任和支持。其實這恰恰是自毀信譽,自拆招牌,結果只能自食其果,自我毀滅。試想想,中立國不再中立,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凍結客戶存款,誰不害怕?誰還會相信瑞士的銀行?去年以來瑞士資金持續外流,單是瑞士信貸銀行去年第4季就流出超過1,100億瑞士法郎(約1,200億美元),正是客戶用腳投票的證明。
直至最近,瑞信的問題終於藏不住了,緊隨美國多間銀行倒閉而爆雷。最匪夷所思的是,這家擁有166年歷史的瑞士第二大銀行,最後只能以30億瑞士法郎賤賣予競爭對手瑞銀集團,僅及上周五市值的四成,相對於高峰時期的市值更是打了骨折。瑞信股東固然蒙受巨大損失,債券投資者更是血本無歸,因為額外一級資本債券(AT1債券)被直接撇帳清零,總值160億瑞郎的債券一夕之間淪為廢紙。這種顛覆傳統的操作可謂聞所未聞,不僅重創瑞士國際信譽,而且勢必拖累全球債券市場,隨時引發骨牌效應。
所以說,不作死就不會死。瑞士作為一個只有870萬人口的內陸小國,一直以金融服務著稱於世,靠的就是中立國地位和良好金融信譽。資料顯示,二戰後瑞士280多家銀行掌控全球35%的私人財富,可謂一枝獨秀,單是賺取管理費就盆滿缽滿,難怪瑞士富得流油,成為歐洲乃至世界最發達國家之一。但好景不常,隨着其中立國形象破產,金融信譽崩塌,瑞士的好日子恐怕到頭了。
歸根究柢,美國才是問題的始作俑者。俄烏戰爭是美國策劃和挑動,金融亂象也是源自美國,瑞士錯就錯在選邊站上了美國賊船。目前銀行危機似乎紓緩,其實隱患並沒有消除,更大危機還在後頭,瑞士終將為自己的任性付出沉重代價。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