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坦言集:對內地開放

特區政府修改防疫政策,開展對海外通關,這有利於恢復香港與國際的聯繫,爭取國際金融業和專業服務的復常,但對本港經濟的當前作用不大,特別是由此而擴大的本港居民外出旅遊,有可能削減本地消費。
特區政府可能更迫切要與內地通關,因為內地因素是香港經濟民生復甦的主力,拖延愈久,對本地打擊愈大,海外通關不可能填補內地不通關帶來的缺口。
與內地通關,香港現時疫情仍嚴重,內地政府為保民眾的健康與安全,必然抗拒。但香港可考慮的不是兩地同時通關,而是像澳門那樣,逐步單方面擴大開放內地旅客來港,在港人回港和內地人來港公幹外,讓內地旅行社組織旅行團來港旅遊。內地屬低風險區,放寬內地組團來港,可保證安全和對可能患者追蹤查究,勝於現時對海外開放的通關。也可倣效日本,旅行團組團進展良好的話,逐步放寬個人遊旅客,至少達成香港與內地單方向通關。特區政府應同內地爭取返回隔離由現時「7+3」改為「3+4」或更少。
相對於對海外通關,讓內地旅客及居內地港人方便來港,對經濟、社會、民生的作用更大,且在當前國際政治經濟劇變之際,香港要轉型調整,也尋求再出發建設新的競爭力,主要的希望是在大灣區與內地整合和分工協作,提早單方面對內地通關開放,有助於兩地往返,推動合作。特別是引進消費支撐香港,應對當前疫情與國際經濟可能衰退的打擊,也可引進人才,填補香港因政治因素的往海外移民,使人才結構有所更替,迎接經濟復常後的大規模轉型調整。
內地因素一直以來是香港發展的動力,今後新冷戰的可能開展,作用更大,捨內地因素,香港沒有可能在國際上競爭。香港的國際都會功能也是以內地因素作為基礎,不與內地通關接軌,香港的國際化是無米之炊,難以有效果。新加坡與香港的競爭,除了作為東南亞的國際金融、服務與人才中心外,關鍵的是近二、三十年從中國內地的引進人才、企業、資金、關係;沒有中國內地因素,新加坡亦難有今天的輝煌。香港卻因政治偏見與無知,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要排斥內地,自取衰落。
在與海外通關時,不積極求取與內地通關,反映政府與社會對內地因素忽視,畏難取易,擺脫不了英國殖民文化影響。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