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港聞

引海外醫生惹爭議 議員促棄保護主義

本港醫療人手長期短缺。 本港醫療人手長期短缺。
本港醫療人手長期短缺。
料後日通過二讀 籲港杏林「停止喧嘩」
政府擬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引入持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海外醫生,讓他們循特別註冊途徑免試執業,紓緩公營醫療的人手短缺問題。然而,食物及衞生局8月尾在無諮詢醫專的情況下,建議把特別註冊的資格,擴展至持有專科資格但無香港永久居民身份的海外醫生,有關建議引起社會爭議。有議員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相信修例能於本周三順利通過二讀,他批評部分醫生存在保護主義,應該「停止喧嘩」,給予基層更好的醫療服務。有病人權益關注組織憂慮,法例就算通過,也需時訂立認可院校名單,或要一年時間方有海外醫生來港,期望當局能督導委員會加快工作。
議員張宇人表示,現時在海外執業的香港永久居民醫生不多,如果修訂的條例只涵蓋香港永久居民,最終來港的海外醫生會相當有限,無助解決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他舉例指猶如開了水閘,以為會有很多水流入,豈料「一滴都無」,憂慮基層市民又要再等10年,才有足夠的醫生供應。張又稱,回歸前英聯邦醫生來港執業毋須考試,每年有超過200多名醫生來港,加上每年有300名醫科畢業生,醫療人手充足,令公立醫院服務質素良好,輪候時間相對短,很多人當時會到公立醫院求診。
讓市民獲良好適時醫療服務
張指摘,部分私家醫生收費昂貴,已經賺到盆滿缽滿,是時候放下保護主義、「停止喧嘩」,甚至重投公營醫療減輕人手壓力,讓基層市民及中產人士,獲得良好及適時的醫療服務。
關注病人權益的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在同一節目表示,現時公立醫院不少專科門診病人,動輒要等4、5個月,才能接受適切的手術治療,擔心病人的病情被耽誤;即使病況穩定,無止境的輪候亦會令病人出現憂慮情緒,容易令病情惡化。他認為,只要符合專業資格,病人並不介意醫生是否本地人,最重要是有病有得醫。
病人組織促委員會加快處理
不過,彭憂慮就算通過修例,只是走出半步,仍要待醫委會成立「特別註冊委員會」,訂立機制及相關認可院校名單,再開放讓海外醫生提交申請,估計要一年時間,才有首批醫生來港,人數有待觀察;他期望食衞局能有權力督促相關委員會盡快處理。
張宇人批評部分醫生有保護主義。張宇人批評部分醫生有保護主義。
張宇人批評部分醫生有保護主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 iPhone/ iPad/ Android/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