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問題成風眼 何不發展淡水湖
自傳出中央向本港地產商施壓後,可謂一石激起千重浪。昨日地產建設商會舉行例會,會後打破慣例非由主席代表發言,而是由數大地產商高層一同列陣,重申未有聽聞中央會見個別會員,也沒有感到壓力,強調在良政善治的新環境下,商會及會員繼續全力支持港府增加土地房屋供應和改善經濟民生。顯而易見,土地問題已成全城風眼,地產商更是置身風口浪尖。既然地產商願意配合,港府更應加快拓土建屋的審批程序並做到地盡其用,《東方》倡議的「船灣淡水湖發展藍圖」務實可行,絕對可解燃眉之急。
地產霸權 港府造成
中央關注本港房屋問題並非始自今日,過去已多番警告港府,若房屋問題處理得不好便會演變成政治問題,結果不幸而言中。時至今日,樓價高不可攀,無殼蝸牛望樓興嘆,偏偏港府拓土建屋龜行蝸步,不是搬出十畫未有一撇的「明日大嶼」畫餅充飢,就是索性推出租管,變相將劏房合法化,與京官督促港府盡快取締劏房背道而馳。與此同時,港府堅持高地價政策「五十年不變」,並將之視為庫房最主要收入來源,既然麵粉價貴,麵包自然更貴,令房屋問題陷入惡性循環,地產商亦被視為「霸權」的代表。
從是次地產商會的反應可見,對於貼在他們身上的霸權標籤顯然無福消受,強調業界「一直關注香港的土地房屋供應及經濟民生問題,多年來與特區政府及社會各界共商對策」,有個別地產商更直言即使要他們把農地全數捐出,都只佔土地供應極小部分,無助解決問題,認為應開山填海。
誠然,一個巴掌拍不響,將所有房屋問題歸咎於地產商的確有欠公允,皆因制訂遊戲規則的是港府,施政一面倒向地產商傾斜也是港府,尤其是曾蔭權年代,停建居屋,減建公屋,終日與富豪為伍,導致公營房屋供應嚴重失衡,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三高」加劇,埋下貧富懸殊愈演愈烈、上樓難於上青天的禍根。土地房屋問題拖延至今尾大不掉,必須要有新思維大刀闊斧解決,港府與其接受發展商捐出農地興建過渡屋小修小補,倒不如將眼光放遠,打破框框條條,大膽開發極具潛力的新土地,包括功能性填海。
《東方》為民喉舌,急民所急,先後獻上多幅拓土建屋藍圖,最新提出的「船灣淡水湖發展藍圖」絕對有的放矢,只要港府實行拿來主義,不僅可以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更可推動旅遊和環保,為香港全面增值。
東方藍圖 有的放矢
方案一是將三成面積填平,涉及約360公頃土地。面山位置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向海地方興建私樓,其餘地方則建設水上活動中心,發展休閒旅遊,並善用自然環境,騰出空間闢作淡水魚養殖場,岸邊可建家禽養殖場;此外,可把淡水湖西面、即三門仔新村至汀角村對出的船灣海填平,即可增加117公頃土地,當局可興建大壩接駁船灣和馬屎洲,更可發展單軌列車接駁大埔,發展高增值的環保旅遊,屆時大埔區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整個新界的中心點。
方案二是將整個湖全部填平,可釋出1,200多公頃土地。港府勞民傷財填海造島的「明日大嶼」亦僅可提供1,700公頃土地,而且沒有十多廿年不可能成事,萬億庫房儲備隨時被淘空;反觀發展船灣淡水湖的成本相對低得多,時間亦短得多,但釋出土地相差不遠,何況地點方便,配套齊全,就業不成問題,肯定不會淪為「悲情城市」翻版。必須指出,林鄭早年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曾研究填平船灣淡水湖,足證這個選項絕非空中樓閣。
有麝自然香。東方藍圖得到工程師和議員熱烈和議,認同填平淡水湖解決土地房屋問題,比大費周章從無到有的「明日大嶼」更快捷可行,更可在湖底打樁加上石屎柱興建架空平台建屋,既美觀又有特色。最重要是,船灣淡水湖雖然是本港第二大水塘,但隨着東江水穩佔本港八成供水量,而香港每年雨水收集量平均只有2.46億立方米,在全港5.86億立方米總儲水量的水塘中,即使剔除船灣的2.3億立方米,仍有足夠容量去收集雨水。何況港大研究同樣指出,剔除船灣後,仍可保留原有輸水管道輸水去其他水塘,接收東江水的運作不受影響。凡此種種,無不印證東方藍圖務實可行,真正有利香港長遠發展。
只要精神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經過暴疫夾擊,香港正處於百廢待興的轉折口,港府必須破舊立新,以新思維、新視野迎難而上,繼續抱殘守缺,食古不化,特區競爭力跌跌不休不用說,樓困激化令民憤激化才是最不堪設想。總而言之,中央有施壓又好,無施壓也罷,地產商既已表態願意配合,拓土建屋便刻不容緩。港府要做的是拆局重組,簡化土地審批程序,為公私營合作做好準備,讓市民安居樂業,達致三贏。
人人做記者
爆料方法 :
爆料熱線:
(852) 3600 3600
傳 真:
(852) 3600 8800
SMS:
(852) 6500 6500